破除有关打坐的迷思

Teachings

作者:弘慈法师
译者:是农

 

如今你想要在家居附近找一间打坐中心,可不是一件难事,他们不光到处都有,而且还有专门帮你寻找这类组织的手机应用程式。在纽约、三藩市、伦敦和香港等大城市,涌现了许多的「正念」工作室、工作坊,想不到这一古老的东方心灵修炼方法,今天竟成了东西方的潮流!

传媒和医学界为传播打坐的益处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主流文化把它宣扬成一种简便、廉宜、实实在在能改善身心健康的方式,而且照道理也比花一大笔钱去买药,或长期看心理医生好得多。很多医学、科学的研究报告都纷纷阐述打坐对健康和减压的好处。医学上的证据固然可信—这也说明了打坐为何会在今天世俗的非推崇传统者、非信仰宗教界中迅速流行起来,然而,当有关打坐可不经嗑药、不需化费,而获得无上喜乐的说法满天飞时,我们还是要问一句,打坐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打坐的由来

打坐源自东方,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文献现见于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印度吠陀古经。这一传统在古印度一直流行了几百年,在早年还传播到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不过,有关打坐开始在心灵的修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详尽纪录,则直到释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纪成佛后,才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巴利文佛典中有所记载。

打坐的梵文是 bhavana, 原意指修炼、培植。打坐的真意,是训练心神入定,以收心敛神而端坐思惟之法,去消除心中的无明和妄想执著,这些惑乃是导致人生六道轮迥痛苦和烦恼的来源。六道轮迥的梵文是 Samsara,原意指游移不定,意思是说我们凡夫不断的生和死,转世游移于六道之间。

打坐与佛教修道

当年佛陀曾经历苦修等六年笃实修行,达到超脱轮迥,消除多生的苦恼。我们从佛经和佛陀的教导中得知,他的修道过程艰难刻苦,历尽考验,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在成就大觉前的关键时刻,仍需面对自己的贪瞋痴等心魔,最后还要斩断剩余的仅有一丝执取,才能圆满觉悟宇宙人生的真实,证得无上佛果。佛陀获得正觉靠的是专心致志、坚毅不拔的修持八正道法门。对佛来说,修行的目的并非为追求永久荣耀和无上喜乐。修行的历程是藉着静坐,于定中细致、深入的观照,全面的认识自己,洞见心识的本质,透澈的知晓人生苦恼的奥秘,勇毅的把苦恼消融净尽。

打坐的本意

孔费尔德(Jack Kornfield)是西方一位打坐的名师,他在《心路历程》一书中写道:「心灵修炼真正的成长,要求我们发掘出自己内心深度隐藏的创伤、刻骨铭心的苦痛,热切冀盼的欲望,及多生积累的悲伤。」他的老师、泰国高僧阿羌查(Ajahn Chah,1918-1992)说得更直截了当:「你如果还没有大哭过几回,你的打坐就还未真正开始呢。」

与一般人的想像不同,打坐的目的并不只是令我们进入喜乐状态,改善自我感觉。不错,打坐练久了,这些感受自会出现,但这不是打坐的目标所在。 打坐最根本的核心,是要勇敢努力的面对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伤与恐惧,愿意敞开自己心扉,去体认那些负面的情执和冲突。真正的打坐,是软化我们自己的心府,剥开那些坚实包裹我们,而让整个身心痛苦和互相冲撞的情执,这是一项清除执着的工作。一日清除未完成,这个剥舍过程便必须不断重复,才能渐次去掉层层障碍我们心光显发的无明。这用禅宗话语说便是「大死一番亅,不过死的不是肉身,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惑–妄想执著。惑是对宇宙人生的存在真况,未能如实觉证而生起的错认、妄执。除非能彻底消灭无明,否则,我们仍将自己捆绑于六道轮迥之中,不得出离。

打坐的深层功能

我们透过打坐净化心识,就是要掘出藏身自己心识深层、最恼人的情绪和习气污染。随着这个过程的开展,我们可能见到以往从未知悉的,内心所潜伏的悲伤、愤懑、恐惧、焦虑、欲望等强烈情绪。这些平素不为我知、潜隐心底的负面情绪, 往往会造成人生的忧愁、失落等负面情怀。打坐能给我们一个安全、有节制的心理环境,让我们透过充满慈爱、理解和省察的视镜,去挖掘和梳理既往的情感和记忆。它让我们深刻的经历和看破那些有原始冲动张力的、不受世俗眼光所污染的念头、情感,并清晰地透视我们心识所构作的种种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旦我们不祇是经由知识性的分析,而是透过经验性的深切体会,去领悟我们人生的一切,如思想和行为等,本质都是不如意(苦)、无常(空)和无自我(无我) 的,我们的心态就会有一种彻底的转变,能够脱离心识中冲突和伤痛等情执的系缚,得到自由自在。

打坐的受用

真正的打坐不只可以提升个人品质,获得心灵安宁,透过修养心性,还可以帮助我们以慈爱和理解转化潜藏的创伤和悲苦。打坐使我们不用逃避令自己难堪的那些情执,令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它们,认清它们的存在真相。

打坐是一条通往幸福和自由的途经—这就是佛教打坐的真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