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宗教還是哲學?

Teachings

有朋友問:「佛教究竟是宗教還是哲學呢?」學者們的意見紛紜:唯識學家歐陽竟無居士認為「佛法既非宗教,亦非哲學」;而哲學家方東美教授說「佛教是宗教,亦是哲學」。

宗教是根據信仰而建立的;哲學是要透過理性分析去認知的。嚴格來講,單憑信仰是主觀的,經過理解才去接受是比較客觀的。所以佛陀鼓勵行者除了要俱足致誠的信仰及努力的實踐之外,還要運用思考去認知「諸法實相」。永明延壽禪師云:「信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信,增長邪見。」信仰與理解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所以佛法是宗教,亦是哲學。

有些人一聽到哲學這個名詞就望而止步,認為太過玄奧難懂了。他們說,在現今的物質世界,祇要有科學就可以推動世界生產的發展,何必講哲學那麼玄妙呢?各位,哲學可以幫助吾人對社會規律的認識,提高精神境界,須知人類的文明是從思惟開始的,有思惟就有哲學。

其實,哲學這個名詞是從古希臘文化引伸出來的。Philosophy,是源自希臘文,Philo 是「追求」,Sophie是「智慧」。Philosophy是人類追求智慧的文明進程。佛教徒不單要尋求生活的智慧,而且更要鍥而不捨地去發掘智慧的源泉,務求證悟「實相般若」。

什麼是哲學呢?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和思惟的規律學說,是關於人生和宇宙觀的學問。它提出人生的切實問題,例如:人是憑什麼能力去認識這個世界呢?什麼是真理的判準?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從「量」方面去分析,宇宙是「一元」或者「多元」呢?從「質」方面去分析,是「唯心」或者是「唯物」呢?宇宙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的呢?

人除了要認識之外,還要去實行,是先從「知識論」,然後走上「倫理學」的。哲學的倫理觀是討論道德的意義,佛教的三學:戒、定、慧,其中戒學和定學多數屬於道德的修持,而慧學就包涵了整個哲學的內容,貫穿哲學和道德修持兩方面,廣泛涉及對人生和宇宙的認識。

佛教的義理一般是從境、行、果三方面進行論述的。境,即是所觀的對象,或者所認知研究分析的對象;行,是修行,是將所理解的哲理實踐於生活思想行為上;果,是修行所得的果,即是從「知識學」走上「倫理實踐學」,然後超凡入聖,進入宇宙真理,證悟「諸法實相」的果。

佛教文獻闡述人與宇宙的微妙因緣果報關係,乃至一切眾生的三世因果關係,涉及的哲學內容,無量無邊,重重無盡,基本上概括了西方哲學的重要範圍:「知識論」,「宇宙論」,「倫理學」和「價值哲學」。

什麼是佛教的「知識論」呢?「知識論」是去認識人類思惟和萬物存在的法則,例如:佛教教義體係中用來說明萬物關係的「因果律」,小乘的「十二因緣流轉門」,「四聖諦」,「八正道」等;大乘唯識宗的「唯識無境」,三論宗的「緣起性空」,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乃至《心經》的「五蘊皆空」和《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義理,都是思惟的法則。行者用「知識論」不斷去探求,加以努力不懈的實踐,最後必會登上成佛之道的。

什麼是佛教的「宇宙論」呢?「宇宙論」探討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現象」和「本體」。從「時間」觀念去分析宇宙的現象有「緣起論」:包括業感緣起論(即俱舍學說),賴耶緣起論(即唯識學說),真如緣起論(即真常學說),法界緣起論(即華嚴學說)和六大緣起論(即真言學說)等。

從「空間」觀念去分析宇宙的本體有「實相論」:包括法有論(即毘曇宗學說),法空論(即成實宗學說),有空中道論(即唯識宗學說),無相皆空論(即中觀學說)和諸法實相論(即天台宗學說)等。

各位,哲學與人生是息息相關的。探求智慧令人培養敏銳的頭腦和豐饒的心靈,使精神和物質產生和諧的關係,並排發展,不致偏激,不但有理性,還有良知。如果可以用「真善美聖」來衡量世間法,哲學綜合了科學知識的「真」,倫理道德的「善」,藝術生活的「美」和宗教信仰的「聖」,更何況超越世間法的佛教哲學!

佛教哲學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巨大的思想存庫。它所蘊藏的智慧和學術價值博大精深。一般人單憑宗教信仰的角度去認識和實踐佛教,即是著重佛法的事相,例如:拜佛,誦經,上香,懺法,靜坐,儀規等;而不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祇不過是體現佛教的一鱗半爪而已,並未認識佛教的全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