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一念間

Teachings

《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世間上所有現象,或善或惡,皆起源於心念。一念之善,能利樂眾生,乃至趨向佛道,成就大覺;一念之惡,能戕害自他,乃至墮落三塗,受無量苦。

所以,我們要時刻留意自己的心念,務必使它納入正道。若任意令自心隨境流轉,牽纏於五欲六塵之中,遲早會遭受惡報。今且舉歷史上兩宦官魏忠賢、寇連材為例以說明之。

古代的宦官,亦稱為太監、公公,是宮庭內侍服皇族的官員。在世俗的觀念中,這些宦官專橫跋扈,或卑躬諂媚,是一群禍國秧民的奸權,為世人所唾駡。但是在他們當中,亦不乏有為國捐軀,伸張正義,為世代所稱頌、懷緬的。

魏忠賢

明朝太監魏忠賢是位奸權。當時,他得皇帝熹宗的寵信,排斥異己,逼害忠臣。很多大臣因為反對魏忠賢而遭受暴虐,甚至被誣殺。如天啟五年,他逮捕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及顧大章六人下獄,並借邊事加以陷害,六人均死於獄中,時稱為「六君子」。翌年魏忠賢再逮捕東林黨七人入獄,其後七人均遇難,時稱為「後七君子」。

根據野史的記載,歷代太監之中,濫用殘酷刑罰去審訊犯人者,以魏忠賢為最厲害。後來熹宗駕崩,崇楨帝繼位,熟知魏忠賢罪惡,於是下旨將其在流放鳳陽。途中魏畏罪自殺,得到現報,還牽連全家被抄斬。朝中奸黨為之一清,天下人無不拍手稱快。

寇連材

太監,不一定都是胡作非為,貽禍百姓的。根據梁啓超先生所著的《戊戌政變記》,在清末時侯,有一位忠義、正直、不畏強權,敢於冒死直諫、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為後世所敬仰的英雄小人物,他就是太監寇連材。

當時慈禧太后獨攬朝政,專橫跋扈,挪用軍費修建圓明園,以作享樂,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中日「甲午戰争」之後,國運更是一蹶不振。寇連材雖不是知識分子,但他有一顆憂患著民族的危亡,強烈的愛國心。他目睹國家受列強侵凌,割地賠款,朝廷迂腐,瀕於覆滅,心內充滿悲傷。

有一日早上,在慈禧太后未起床之前,寇連材長跪榻前,痛哭涕泣。慈禧被哭聲驚醒,怒容滿面,厲顏喝問寇連材,問他發生什麼事。寇連材就說:「國危至此,老佛爺不要再貪圖享樂,恐生內變呀?」慈禧見他是小太監,以為他在胡言亂語,一頓臭駡,將他趕了出去,沒有繼續追究。

後來,寇連材見口諫不成,下決心書諫。他請了幾天假返鄉下昌平,訣別父母兄弟,將自己所有積蓄,分配給其他小太監,然後向慈禧太后呈上諫書,共有十條陳詞:一請慈禧太后勿攬政權,應歸政皇上;二請勿動用國費修圓明園,應用於整頓軍備,救助苦難百姓等;其餘的內容,都是無人敢說的諫語。慈禧太后大怒,根據朝庭的規定,太監有參諫政事者,立即處决,於是將寇連材押交刑部,以極刑立刻處决了。

寇連材這種不顧自己生命,為正義、為百姓上諫慈禧太后,為國為民請命、偉大不朽的英勇行為,在太監之中是很少有的。而且他以犧牲自己,來喚醒國人共同振作,力挽狂瀾的崇高行誼,同歷代為國捐軀的革命義士,應可以相提並論的。

被梁啟超譽為「烈宦」的寇連材,在行刑那一天,神色不變,整衣冠、正襟領、臉向青天,從容就義,年僅28歲。觀刑的人都非常感動,無不流淚的。

各位,同樣是太監,魏忠賢耽著私慾,貽害人民,遺臭萬年;寇連材正義凛然,為國犧牲,名垂千古。天堂、地獄,不過一念善惡之差而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