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博士專訪

Teachings

潘宗光博士曾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十八年、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委員。二零零九年退休後,热心慈善事務,致力弘揚佛教並專修淨土法門。這次專訪我們請他回顧人生的重大轉變,分享學佛修行的個人心得。

 

 潘校長您如何以科學家的身份走進佛門,成為一位認真修行的佛教徒?

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謂的名校都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主導。我自小在基督教學校讀書接受基督教教義,從中知道耶教的義理很好,但就一直沒有接受洗禮。

結婚跟隨太太成為天主教徒,每周與家人返教堂,但是緣分往往好奇妙,雖然明白聖經的道理很好,可惜一直不契心。

就在當理工大學校長的第二年,某天晚上出於好奇心,聴了陳家寶醫生的佛學講座。聽完後很震撼,發現原來佛教與自己一直想像的完全不同,於是就產生了興趣。我曾去台灣佛光山參觀,並參加短期出家法會,回港後,繼續看有關佛教書籍,發現非常契心,就越來越喜歡佛教。後來親自去河北柏林禪寺找淨慧法師皈依,所以整個歷程都是一種緣分。

您在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期間成立智度會、佛學會等組織,弘揚佛法。在這裡請簡單介紹一下。

自九十年代初我開始信佛,這消息在社會上有很大迴響,看見很多知識分子都希望接觸佛教,於是在二○○○年與好友成立「智度會」,主要對象是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作為他們學佛的交流平台。因為智度會不是一個道場,所以希望會員在機緣成熟時,可以去找自已的師父。現時香港很多有影響力的佛教徒是從智度會擴展出去的,很多佛友互相認識也是透過智度會結緣。所以智度會可以說是香港第一個這類的接引平台。

聽聞潘校長退休後有新的弘法利生目標,請講一下您的最新動向。

退休後,我主要將自己的時間分為四部分,第一,給自己多點學佛及修行的時間;第二,從事做一些慈善事業,例如我在2005年初成立「精進慈善基金」,主要是幫助內地農村的貧困學生入讀大學,第三,從事講經弘法的工作,主要對象是國內年青人,特別是大學生,在香港每逢週日在觀音講堂主持講经念佛共修;第四,履行以前答應的幾家上市公司做獨立非執行董事和顧問的工作。至於香港理工大學的所有事務,以及其他政府的公職就完全不參與了。

校長學佛修行這麼多年,近年致力弘揚淨土法門,是何因緣?

我皈依後,希望透過禪修打坐來增強自己的修行境界。直至在七年前有一次在打坐時,心中突然自問:「我這樣打坐下去,送經及做善事,能夠在此生擺脫輪迴嗎?」當時心中有個很明確的答案:「不可以。」

<<無量壽經>>很清楚指出,只要修行人深心相信,誠心發願,只要念十句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必會指引念佛人往生到淨土,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最大承諾。<<阿彌陀經>>更指出,只要我們誠心做好「信、願、念佛」,我們當下已往生淨土,不用等到臨终。即是說,雖然我們的陽壽未盡,肉身還未壞死,還在世間生活,但精神上已往生淨土,在淨土已做好登記工作。淨土亦有一朵屬於自己的蓮花,隨著自己在世間的念佛及善業行為,蓮花的增長會有所不同。臨終時,佛與菩薩會拿著自己的蓮花接引我們的神色,往生極樂淨土。既然我們已是「淨土人」,念佛不是求臨終往生淨土,而是以已往生的心態,念佛報佛恩。既然我們是淨土人了,就要承擔淨土人的責任。淨土人要修淨業三福,即「世福」孝順父母及修十善業、「戒福」守戒及「行福」發菩薩心,自度度他。這樣修行一定得佛力的加持,我們的命運一定轉好,生活一定幸福快樂,也可以幫到更多人。

阿彌陀佛的淨土這麼好,正如本師釋迦牟尼佛說,可惜在末法時代信的人很少!

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念佛的技巧嗎?

不同法師有不同的念佛方法。有些重視念佛的數量,每天要念多少千萬聲佛號。當然多念佛號會加強自己的專注力。我是傾向於念佛的質素。要閉目專心誠意念出每一句佛號,清清楚楚聽到自己的念佛聲(就算默念,心亦聽到)。即是眼、耳、口、意(即心)都專注於佛號。將自己的一切煩惱及性命完全交給佛,心得到安寧自在。

請問您個人修行的最大感受?

我們現在是屬於末法時代,我們的善根和福德因緣都不具足,大家的共業太重,單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難得道的。如果想要擺脫輪迴,就要擺脫很多的魔障,單靠我們自己的能力修行是不足夠的,所以需要靠念佛,借助他力幫助,而阿彌陀佛的大悲助力是最有效、最可靠、最容易修的,所以佛陀亦說,在末法時代念佛最堅固。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我現在一門深入,專修淨土法門,亦有很好的感應。

大家都認同,學佛修行應該從年輕開始。讓年輕一輩從佛法中得益,您有什麼建議?

對年輕人宣揚佛教的思想,相信不宜太深的大道理和過於引經據典,因為這樣會令他們難以理解而抗拒。我們需要用非常淺顯的人生道理,讓他們明白接受。現在最急需幫助的是浮沉在社會、未知方向的年輕人。如果能夠讓這些年輕人接觸佛理,就要將佛教人間化,不宜用太多佛教的字眼,而是將佛教理論和內容重新包裝,用現代的語言、現代的例子,先讓年輕人接受,到適當的時候才跟他們講簡單的經論。如果一開始講《心經》、《金剛經》,這對他們意義不大。

我利用「精進基金」這個平台,有機會和年輕的大學生多接觸,跟他們講一些人生道理和品徳問題。談論的範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包括儒、釋、道思想,透過講儒、釋、道的品德修養,有緣的話,再多談及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識。

有時候也會舉辦一些講座,以提高生活智慧;有時候會探討生老病死的問題;又有時候會講一些面對逆境的心態。我就是以不同的題材,與大學生分享佛法。

對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校長有什麼忠告?

在家修行的確有太多的誘惑,犯戒的機會也多。科技的進步,無疑讓我們享受科研的成果,但也不斷在推動我們的貪、嗔、癡。大家的共業太大,尤其男女的誘惑最難抗拒,所以在家人要修行是相當不容易。

一般人是會怕死,但未必相信輪迴,佛教徒信因果、輪迴,因為怕輪迴之苦,所以肯修行,盡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單靠自己的能力和定力去修行是很難的,所以需要一些有共同信念的同修和善知識相聚修行,力度會加大。

校長是一位成功人士,擁有美滿家庭,太太近年也跟您一起皈依,成為菩提伴侶,是令人欣羨的榜樣。請分享您這方面的心得。

我認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應扮演好應有的角色。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喜歡比較:膚色、靚醜、身型、財富等等都是痛苦的根源。人生苦短,面對未來的人生路,享人間福報並非人生最終極的追求。你看我現在已超過七十歲了,要善用餘下的時間好好修行,務求臨终能往生淨土,擺脫輪迴。

我明白並非人人有如此想法,但人生確實無常。退休後完全卸下包袱,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自己修心,就是多幫一些人信佛,修淨土法門,希望大家一齊往生極樂世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