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誰寄錦書來

Teachings

——讀善慈法師新書《閒心集》有感

作者:鄒璐

收到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善慈法師寄來的新書《閒心集》。 這是一本設計精美、製作考究的詩文圖書,書中收錄了百首中國古代至近代祖師大德充滿禪意佛理的雋永詩詞,其中不乏開悟偈語。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在每首詩詞的後面附有通俗易懂的解說文字和寓意解說,展開來的每一頁是圖文並茂的「紙上風景」,細細品讀詩與文,更有徜徉在風景中,如沐春風之感。 開卷有益,這是一本捧讀在手令人心生歡喜的禮品書,也是讓人愛不釋手的案頭書,非常值得推薦。

善慈法師出家前是香港成功的女企業家,四恩慈善會的創辦人。 2014年,她放下事業名利,於觀成法師座下剃度出家,現長居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修行,全身心投入到弘法利生的善業中。

2018年,觀成法師一行到訪新馬兩地,舉辦多場弘法大會,場面隆重,盛況空前。 善慈法師隨團同行,我因為有幸與觀成法師做訪談,因而也有幸與善慈法師結法緣,後來還時常通過電郵向法師邀稿,《願海》曾經發表過觀成法師多篇闡發佛理的散文隨筆,法師的文章文筆優美,文采斐然,闡述佛理,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相信讀者讀後都會深受啟發。

因為有幸與觀成法師做訪談的緣故,之前,我曾在網路中廣泛搜索和拜讀觀成法師的弘法文章,流覽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的官方網站,其中網站所推出的”每日禪詩”欄目讓我一見傾心。 每首古詩詞附有解說文字,一方面引導讀者從文辭、文學的角度欣賞詩詞之美,同時又從佛學義理的層面加以導讀詮釋,帶給讀者文學的審美和佛學的領悟,尤其是一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從佛法角度加以闡釋和導讀,對普通讀者而言,讀出了新的意境和領會,更是回味無窮。

拜讀這本《閒心集》,方才知道,原來網站上那些詩詞偈詩都是來自善慈法師一點點的收集而成,而那些如行雲流水一般的賞析解讀文字,正是來自法師日積月累的 修行功課,遙想在那楓葉之國加拿大,法師說,”每當晨曦時分,經行在渺無人煙雲霧繚繞的山間小道,令人心曠神怡,倍感清閒自在。 陣陣的松濤風聲,伴著淙淙的山泉流水,這何嘗不是大自然在說法? 這時候聯想起祖師大德的詩偈意境,頓覺心領神會,回味無窮。 ”

所謂「何處青山不道場」,我想,正是這樣清靜修行的心境逸趣和山林歲月的清風明月,法師才能在詩文與山水間自由往還,讀詩如讀自然,聽自然如聽法音,因此才有了筆下行雲流水般曉暢通達的解說文字,引領讀者感受詩意、領悟禪意。

2020年,當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善慈法師又費心將這些積累已久的詩詞文章進行整理,編輯、出版,進一步加以傳播推廣,廣結善緣,法語清涼,惠及十方。 《金剛經》里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金剛經》中這段經文也揭示了偈頌的福德廣大。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相互融合,成為中華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 對於中國傳統儒家知識份子、文人士大夫階層產生深刻影響。 與此同時,他們的推崇與信仰,也對佛教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些闡明宇宙人生實相的微妙義理,不但可以解開他們對生命的迷惑,滿足他們對真理的追求,並且開闊了他們的思想領域與創作空間,所以歷來不少文人受到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義影響,寫下名垂千古的不朽著作。  “星雲大師在《六祖壇經講記》中指出,由於《六祖壇經》的啟發,中國歷史上有超過一千三百多位悟道的名人,他們因為學習佛法而獲得特別智慧。

《六祖壇經》被稱作是中國人的佛經,這也是佛法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中國僧人所著述的唯一一部被稱作”經”的經典著作,而禪宗的興盛及其獨具特色的思想理論和修行方式,影響到更多文人士大夫親近修習佛法,一些著名的文學家、詩人通過他們的詩 文文,一方面參禪悟道,一方面又通過他們的詩文廣結善緣,促進佛教的傳播和發展,如陶淵明、謝靈運、柳宗元、歐陽修、王維、白居易、劉禹錫、李白、杜甫、元稹、裴休、蘇轼、黃庭堅,等等,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很長。 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詩佛」王維,黃龍派東林常總禪師門下的蘇軾,黃龍祖心禪師門下的黃庭堅等。 與此同時,佛教叢林中歷朝歷代又有不少既通禪理,又具文采的詩僧,僧俗二界互動激發下產生出更多啟發思想,弘揚佛學的禪詩文學。

詩詞偈頌這類高度凝練、簡約精緻的語言藝術、文學體裁,在闡發佛學思想、傳達開悟境界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揭示作用,和快捷便利的傳播作用。 此外,詩詞創作中所採用的比喻、暗喻、隱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直接打通了人們的內在感知系統,帶給人超越感知的理解和領悟。 無論是以詩參禪,或寓禪於詩,禪學和詩學也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思想領域、創作空間,從而對人類的精神世界有很大擴展,對精神境界有很大提升。

在善慈法師所編著的《閒心集》中,共選錄古詩詞100首,其中禪師的偈詩共計70首,另有30首是歷代文人的詩作,收錄最多的就是提出「藝術即修行」的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政壇領袖,也是詩壇宗師蘇東坡。 選錄他的作品包括《和子由澠池懷舊》、《贈東林總長老》、《題西林壁》、《琴詩》等。 其中,《贈東林總長老》:”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首詩均寫於1084年,蘇轼由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寫下的廬山記遊詩。 東林寺和西林寺分別位於廬山的東麓和西麓。

蘇軾才華橫溢,卻在仕途不斷遭遇挫折,一次又一次被貶到偏遠荒涼之地,諸行無常,人生如寄,因為與佛門高僧大德的交往,通過學習佛法,讓他參悟人生,坦然面對,豁達隨順,從而活出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贈東林總長老》因為詩人的奇妙想像,使到詩句妙趣天成,回味無窮,詩人把潺潺溪水之聲,蒼翠山林之色,幻化想像成佛陀說法的綸音和佛陀莊嚴清涼法 相相,置身在大自然中,山色空靈蔥翠,感覺清涼自在,如見如來,夜晚萬籟俱靜,枕著潺潺溪流水聲入眠,仿彿耳際迴旋佛陀法音,念念相續,念念不斷。 佛陀的色身也會有生老病死,但法身慧命卻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遍及虛空。 山間歲月,與山水自然相伴,能夠領悟到那是佛陀隨時隨地的講經說法,想必豁然開朗,那是超越書本知識的般若智慧,頓覺法喜充滿,無與倫比。

我想,讀古詩詞的妙處也在於此,體會到的是幽微靈動的”妙不可言”。 讀詩、寫詩訓練了我們的內在感知系統,讓我們從眼耳鼻舌身意對應的色身香味觸法的感受中得到提升,不同於理性思維,也不同於形相直覺,真正進入到自己的內在感知世界。

善慈法師的新書名為《閒心集》,生活真的是需要一種”閒”的狀態,才能與周圍環境、自然風景相感應,與古代詩人的詩心詩意相感應,才能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才能有”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 鄒璐為星加坡《願海》雜誌總編輯,原文刊於《願海》雜誌第133期專欄<長夏讀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