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观

Teachings

我们都是受业力纒缚的凡夫,在行为、语言、思想上经常生起四种执着:执着不淨为淨,执着痛苦为乐,执着无常为常,执着自我为实,所以生起贪瞋痴的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报,轮迴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教有四种观法教我们破除这四种执着,令身心清淨,福慧增长,名为“四念处观”:观身不淨,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观身不淨

“身”是身体,大多数人是因为执着异性身体的“美态”而生淫念的。

生命的延续,由淫慾而成,所以淫行甚难戒绝。佛陀为了方便施教,允许在家弟子有正当的夫妻生活,称为“正淫”;但是“邪淫”是绝对不得毁犯的。

“邪淫”指一切非正式夫妇关係的淫行。简言之:即所有婚外的性行为,包括嫖妓、通姦、未婚者的交合,都是“邪淫”。“邪淫”属于“性戒”,与五戒中之杀生、偷盗、妄语、成为四“波罗夷”(四极恶法),不论在家、出家,若毁犯之,将来必定受恶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故称为“性戒”。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做作邪淫的行为。所以,佛法教导我们以“观身不淨”的思维方法去除淫念。

朋友,你可知身体是极之不淨的吗?试想:无论你的容貌是多麽美丽,多麽英俊,从细菌生物学的角度去分析,身体不过是一个“大虫聚”。无论你吃的是什麽山珍海错,第二天排泄出来的,都是臭污之物;无论你每天涂了多少香水,一旦流汗过多,未经沐浴,表皮就会产生异味,所以人身亦名为“臭皮囊”。《涅槃经》讲:“凡夫的身体,不过是由三十六种组合物所构成的。”外相十二种:头髮、体毛、指爪、牙齿、眼垢、眼泪、啖唌、口唾、粪便、汗污、皮肤、血肉、筋骨、脑髓、脑膜、膏肪等;体内有:胆、肝、肠、胃、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一共三十六种不淨之物。试问哪一物令你心驰神往呢?人有九孔:口一孔、眼两孔、鼻两孔、耳两孔、大小便处两孔。此九孔常流不淨之水,出不淨之物。但是,当你的意识垂涎于淫慾时,这些不淨之物,就变成眼中的“美态”了。

《中阿含卷五十》说:“邪淫者,必受现世及后世之恶报。”西谚说:“美貌不过是一张皮而已”。薄皮之下尽是秽物,究竟不淨,何必为它而生邪淫之念,作邪淫之事,将来承受苦果呢?

观受是苦

《妙法莲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佛经以“娑婆”形容这世界。“娑婆”是梵文Saha 的音译,意义是“堪忍”,即是说这世间充满痛苦,而众生活在其间,习以为常地忍受著。其间当然亦有快乐,但是世间上的快乐是短暂无常的。这并不是悲观的人生态度,而是人生的实相。试想:身体有生老病死;心理有贪瞋痴;亲眷有恩爱别离;事业有怨憎相会;社会有是非斗争;世间有天灾战祸。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心态去面对人生:悲观、乐观、宿命观,这些紧随着身心的痛苦,都是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

有些人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陶醉于自己感官上的刺激享受。他们的快乐是:眼看到美色,耳听到悦声,鼻闻到芬香,舌嚐到滋味,身触到轻软细滑的物体,意识感受到喜悦。其实,很多时执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感官的刺激欢乐,往往带来无限的痛苦。眼看到美色而慾念衝动时,就会造出邪淫的行为;耳听到别人的批评或谩骂时,就会生起瞋恚;舌嚐到不合意的食物时,就会恼怒;意识执著贪、瞋、痴时,就会激发罪恶的行为。因此六根感官所产生的快乐是短暂的,而且有它的负面作用。这些随时会种下恶因的乐事,是将来受报时的痛苦根源。

朋友,生死实在是桩苦事,所以超越生死,是学佛者所要努力的目标。佛教说“观受是苦”,并非消极厌世,而是要我们正视苦的存在,瞭解苦的原因,积极去面对苦的挑战,经历苦的磨练,将痛苦看成是生活的考验,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去改善袪除,以达到一个圆满快乐的人生。

观心无常

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所谓“无常”,是指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恆的,迁流不息,变幻无穷。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说:“无常”有“相续无常”与“念念无常”两种。“相续无常”是渐变的,例如人的生、老、病、死过程;事物的生、住、异、灭四相。“念念无常”是遽变的,意指我们的心念,是刹那生灭的,例如善与恶的行为,不过是一念之间的心识所推动。

观一切万物变化无常,就不会留恋过去、执着现在、痴想未来。

观心无常,能破除人对事物的执着。无常即是科学所说的新陈代谢,含有更新和改造的意义。试问:世间一切如果不是迁流变化的,还有什麽方法去改善它呢?所以观心无常,是告诉我们:好事会变坏,坏事也会转好;祇要我们努力去改善它,就可以扭转逆境,因为世间是无常的,不会有永远的灾难,或者灭之不尽的烦恼。因此,无常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光明、希望与生机。

观法无我

以上所讲“观心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观察世间:一切现象,皆属迁流变化,刹那生灭,所以世上无永恆不变的事物。“观法无我”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世间:万有缘聚则生,缘散即灭,是由种种因缘条件相赖依存,互为因果,所以万物是“无我”的。此处所讲的“无我”,应取其广义,解作“无自性”的意思。

要了解“无自性”,必须先知道何谓“自性”?“自性”一词,是指事物本身有其独立存在性,不需要依赖其他东西或条件而生存。但世间上并没有这所谓“有自性”的事物,因为一切都是“无自性”的,靠因缘和合而生,由因缘分散而灭,变化无常,并非永恆的。这道理佛门亦称之为“空”。

一切众生被五蕴身心迷惑了,不知这“空”理,所以处处在日常生活中,执着事物为有我、永恆的有、自私的有,产生人我的分别,又生起“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烦恼,造出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瞋、痴十恶,因作恶而受报,流转于六道轮迴之中。如果能以“观法无我”去观照自己的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了达万物皆缘生缘灭,空无自性,渐渐就会破除“人我”二执。

有些人听到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可能误认为这些思想为消极厌世,逃避现实。其实在无常无我的身心世界的另一面,有一个“常乐我淨”的身心世界,是任何人都可以证悟的,是圣人的境界,又名为“涅槃”。

如果能“观身不淨”而严持戒律、“观受是苦”而慕道修慧、“观心无常”而精进不懈、“观法无我”而灭除执着,就能迈进这圣人的境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