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憎会苦

Teachings

佛教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和怨憎会。

有朋友不明白怨憎会苦的意义,要求笔者用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解释。最具体莫过於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关係,儒家称之为五伦:即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大家都是因为前生种下未了的因缘,而今世继续相处在一起;换句话说,宿世大家也曾认识,亦可能共同生活过。古谚有云:「无缘不作夫妻,不是善缘便是恶缘;无债不成父子,不是讨债便是还债。」所以古德劝导我们要慎於造因,要修持五戒十善,以期共结善因,遮除恶缘。

无缘不作夫妻

从前,有一位梁居士,秉性忠厚,敬信叁宝。在他家附近的一间破庙内,有一个老和尚身患重疾,又没有施主供养,甚为可怜,於是他发心护持他,每日为他送饭煮药,风雨无间,直至和尚病好了,仍然定期送粮食给他。

有一天,老和尚对居士讲:「叁年来得到居士的悉心照顾,非常感激。如今老纳在此地因缘已尽,要云遊他方了。居士对我有救命之恩,现在有一件事要奉告,希望你千万紧记。」

梁居士说:「请和尚直言好了,我当紧记教诲。」

老和尚长叹一声说:「居士,你的夫人是你前世所杀害的怨家!今世她投生来与你结为夫妇,其实是等待机会向你索命的。」

居士十分惊讶地说:「我妻贤良淑德,对我恩爱备至,怎会是我前世的冤家,要来索取我的性命呢?」

老和尚说:「居士,实不相瞒,我的修行已经达到宿命通的境界,可以知道前世和未来的事。今年中秋节深夜,你夫人就会向你讨命,到时你预先买一个好像人头那麽大的葫芦,里面要装满猪血;等夫人睡熟後,将葫芦放在你自己的枕头上,下身盖好被子,然後躲藏在暗处,从旁观察;等夫人行动完了之後,立刻处理乾净床被,将葫芦埋在园外。最要紧的是,事後终身都不可以将这件事告诉你夫人,否则就会有杀身之祸。」

第二日,老和尚离开了破寺,不知所踪。居士半信半疑,但事关自己的性命,只好紧记於心。

到了中秋节日,全家欢宴一番,夫人小饮就醉了。入夜的时候,居士依照老和尚的吩咐,依计行事;然後自己藏身於床後,观察情况。及至更阑人静,月色矇矓的时候,夫人从睡梦中突然起来,拿起利刀向居士所睡的枕上猛力砍下去,只见葫芦应刀裂开,血花四溅,夫人将刀掷在地上,又躺回床上。居士见状大惊失色,急忙将现场整理乾净,然後上床睡觉。

第二天,夫人对居士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恶梦,将夫君头颅砍落,异常恐怖,真是奇怪!」居士不敢讲出真情,只好一笑置之。

二十年後,居士家财富裕,儿孙满堂。一日,适逢居士六十大寿宴会,筵席间,饮酒过量,不禁感慨万千地说:「想不到我梁某人还能活到六十岁,如果当年不是得到那位老和尚的警告,我一早就没有这条老命了。」於是,他将过去的那幕惊险怪事,原原本本地洩露了出来。宴会之後,亲友相继告辞。入夜时分,夫人又做了一场与二十年前一样的杀夫恶梦,但是今次居士未加防範,不幸成了夫人的刀下鬼。

无债不成父子

根据《法句喻经》:从前印度舍卫国有一个婆罗门贵族,财富丰溢,但是生性悭吝;每逢进食的时候,恐防贫穷的亲戚朋友看见他们桌上的佳餚,会生起贪念,或上门借钱,所以将门户紧闭。有一天,夫妇两人煮鸡佐膳;他们非常疼爱小儿,一面自己吃,一面将鸡肉餵入小儿口中,竟然忘记了关门。

释迦牟尼佛与这两位婆罗门有宿缘,觉得现在是适当的时候去度化他们,於是化作一个普通僧人,出现在他们的门前。婆罗门见到僧人,恐防他要化缘,於是挥手赶走他。

僧人就说:「阁下真是愚痴,你现在的进食行为是杀父,娶母,供养怨家,但你自己却一无所知!」

夫妇两人不明白,便问僧人何出此言。僧人回答:「桌上那只你正在吃著的鸡,是你先父所投生的,因为他在生时悭贪吝啬,堕落畜道,供人宰杀为食料。这个小儿的前世是你父亲的冤家债主,所以今生要吃他的肉,并且将来要倾荡你的家产,以补偿宿债。你现在的妻子是你前生的母亲,因为她对你恩爱之情未尽,今世做了你的妻子。此种叁世轮转,愚人不知,惟有道人才能认知宿世之事。」

这时,释迦牟尼佛重现佛身,以神通力令婆罗门认识宿命;婆罗门立刻和妻子忏悔受戒。佛陀为他们说法之後,夫妇俩立刻就證得须陀洹果了。

各位,《印光法师文钞》说:「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不外乎因为四种原因而今生相处一起:(一) 报恩;(二) 报怨;(叁)还债;(四) 讨债。」以父母与子女的因缘关係举例来说:如果子女是因为「报恩」而来的,他们会孝顺父母,以报答亲恩;或者努力学业和事业,光宗耀祖,令父母引以为荣。相反来讲,如果子女是因为「报怨」而来的,他们会行为悖逆,不听劝教,时常令父母担忧焦虑。如果子女是「还债」而来的,他们会供给父母资财享用,但是未必会孝顺;相反,如果是要「讨债」而来的,那麽今生就会花费父母的金钱作为补偿,於是挥霍无度,严重者可能令父母倾家荡产。

因「报怨」和「讨债」来共续前缘的人,必会带来沉重的怨憎会苦。佛经教导我们要以「怨亲平等」的心态去处理这种苦况,即是以慈悲为本,对於怨家心无憎恨,要作乐意去「还债」或「报恩」想;另一方面必须忏悔宿业,勤修佛法,努力行善,这样苦况必会渐渐减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