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

Teachings

沧溟几度变桑田,唯有虚空独湛然;

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渡者要须船。

— 唐龟山正原禅师开示诗

各位莲友,生命之价值,非仅局限于财富、名利、事业、亲情。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启发智慧,觉悟真理,自度度他,超越生死苦海。

众生此岸,无常苦空,如沧海桑田;佛陀彼岸,恒常寂乐,如湛然虚空。我们必须及时登上佛陀的「般若」船,从无常苦厄的此岸,努力航行,到达没有烦恼、永远快乐、自由自在的彼岸。切莫虚度此生啊!

「此岸」乃我等众生所沉迷的地方,有生死轮回、业力烦恼,须倚仗般若智慧,帮助我们辨别分析人生的迷惑,努力净化惑业,方能达到「彼岸」。彼岸是佛陀的境界,这些觉者已证悟诸法实相,灭尽烦恼,超越生死,安住于涅槃常乐之中。

或许有人会问:「此岸即这个世界,有何不好?」

佛经称此界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saha的音译,意思是「堪忍」,即谓:此世界充满痛苦,而我们生活在其中,忍受着种种痛苦,如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不过我们习以为常,身处痛苦而不自觉。其间虽然也有快乐,但皆短暂无常。《妙法莲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试问:人生时常有烦恼、逆境、衰老、疾病、死亡的威胁,又怎会有快乐可言?

可能有人认为:生老病死既然无可避免,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如尽情享乐人生。于是,他们为了追求物质而拚命赚钱、花钱,陶醉于感官刺激上的享受。「眼」喜见美色、「耳」爱听悦声、「鼻」要闻芬香、「舌」好尝滋味、「身」要养尊处优、「意」贪求喜悦境界。各位,时常执着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感官欢乐,其实往往会带来无限的痛苦。试想:眼执着美色而欲念冲动时,就会做出邪淫的行为;耳听到别人的批评或谩骂时,就会生起嗔恨;舌尝到不合心意的食物时,就会埋怨;意识执着贪嗔痴时,就会激发罪恶的行为。因此,由六根所产生的,祇不过是短暂的快乐,而且对人生都有负面影响。

人类历史上有不少具高度智慧的贤者,如中国圣人孔子、老子,古希腊哲人泰利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对人生作了广泛的分析,探讨出一个共同点 —— 快乐是不能从物质和欲望中追寻得到的。快乐乃是来自个人的内心世界,并非建筑于财富、名誉、权力和地位之上,亦非来自身体之六根感官刺激享受。快乐来自内心的智慧启发,佛陀称之为「般若」。

「般若」即真理,「波罗蜜多」是方法。全句「般若波罗蜜多」之意思,是「只要依照般若去修行,就能从迷惑的此岸,渡过生死的中流,到达觉悟的彼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