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读后感

Teachings

读了阿姜查大师的一篇禅修开示 —〈静止的流水〉,有些发人深省的内容想与大家分享。

正信的佛弟子都会认同,世间是无常变迁、不圆满、不自主,所以是苦的。有情众生若想脱离生死轮回的各种身心苦恼,必须学习和遵从佛陀以身作证的如实教法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这「戒、定、慧」和「贪、瞋、痴」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各自的「心」当下的素质 the quality of present mentality。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前者是「正能量的心 (善心所 / 心理)」之概括,后者是「负能量的心 (烦恼心所)」之主要代表。当「心动了」,思想和意识产生,相应的「身、口行为」便因而发动;这些「意识形态」,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 karma」或「业因 karma-hetu」。简言之,于世间待人接物时,造了与正能量相应的「身、口、意」业,因缘成熟时,会招感乐善的果报;与负能量相应的,则会招感苦恶的果报。这「因缘 hetu-pratyaya果报 vipaka」或是「缘起 pratitya-samutpada」的现象,是通三世 (无尽的过去、现在、未来) 的,是世间的真理,不是佛陀或佛教所发明或杜撰出来的理念。常言道:「因果历历分明,善恶报应不爽。」但不少人会质疑因缘果报的真实和可靠性,甚至批评那是迷信的思想。在此试作一譬喻:当水位有高低的差异时,高位的水定会向下流,直至同一水平而止。因缘果报也像流水一般,是自然趋向的「平衡」现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果 (生起的现象) ,必有其因 (产生该现象的主因和其他条件—缘);有生机的种子 (因),必有待缘而结其果实的趋势。这自然的法则,不会因众生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其实「因缘果报」的法则,是既普遍、理性又合乎逻辑的,只是这法则超越时空,相互关系长远而复杂,涵盖层面又极为深广微妙,因而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信受。不信因果或拨无因果的人之身心状态行为,多数是负面的;他们轻则抑郁苦恼顽愚、功利虚伪自私,重则肆无忌惮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引发大小不一的人祸天灾,累己害人,沉沦苦海。在此过去和现在的「五浊恶世」,不难找到相关的人物和事例吧!

阿姜查大师在他的开示中说明:禅修,就是要将动乱不安的心 (被负能量侵占的心),回复清净安稳 (借助正能量 / 善法)。一颗清净安稳的心,就能够开发真实智慧;有了真实智慧,便能如实观照「世间无常」的暂有假像,放下我执而得「解脱 vimoksa」— 超越世间生死苦恼,达至究竟安乐 nirvana、自渡渡人。这就是禅修之终极目的,也就是修行「戒、定、慧」之功德。查大师说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戒、定、慧不是三样东西,而是一样东西的三个阶段;戒sila好比树上一个生的芒果,定 samadhi 是半熟,而慧 prajna 则是此芒果的成熟阶段。他又说定与慧(止 samatha 与观vipasanna) 也是一体的,不能只有禅定而没有慧观,或只有慧观而没有禅定。若只空心静坐,不正念如理观察思惟,那是无益的修行,不能解脱。这与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所开示的一样:「……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闇。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所以说:「行、住、坐、卧皆是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古往今来的禅师,会因应不同根性的众生,指导各种禅修的方法,但其原则都是一致的。「寂寂 (离欲清净之定心) 惺惺 (正念清醒之觉观),惺惺寂寂」,是禅修者「无住生心」的境界吧。

查大师开示:「存在 existence」体现于「无常变异anitya」中。「存在」是「有 bhava」;「无常变异」是「返有还无 (sunya 空)」或者是「无中生有」。那不正是《心经》里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缘起性空」道理吗?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空有不二」甚深义理了。「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如实观察世间的一切现象,皆是依据各种因缘条件的聚散而生而灭,所以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皆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自性。此即「无我 anatman」;生灭有无,皆名之为「空」。

大师提醒禅修者,禅修时不必忧虑或强压妄念的生起,当察觉妄念生起时,只要平静观照它的生起和消失 — 正念「一切是无常变迁、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持续专注于自己的禅修方法,不和妄念扯上关系 (不压不随),这样妄念自然会消失。当心体悟「缘起性空」,放下牵挂执著,便会趋向宁静安稳,慧力便会继而增进。

修行佛法的正确态度应该如何呢?虽然禅师们大都不是拘泥的教条主义者,但对「戒」— 如法清净的身口意行为也十分重视,因为「尸罗 sila 不清净,三昧 samadhi 不现前」,没有正定便没有般若 prajna,没有般若便不能解脱苦恼。所以查大师说「戒」(离欲清净) 是「定与慧」的基础,亦是解脱苦恼所必需。同时大师劝勉修行人,不要怕挫折和犯错,犯了过错就要生起惭愧心,勇于诚意忏悔改过;跌到了重新站起来,继续上路 —「失败乃成功之母」啊!

最后,「无智亦无得」,心如「静止的流水」— 动静一如,空有不二,无有分别,超越自我,超越一切。然而,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任运自然,已没有什么特别要想、要说、要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