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诗集读后感
清朝诗僧颇多,但最具传奇性的,首推八指头陀。他只读过三年书,而且从未学过作诗,但他即兴吟诵出来的诗,首首都是文辞隽永,意境深远,禅趣洋溢,亲切感人的。他能诗而不能写,时人将他的作品编纂为《八指头陀诗集》十卷,风行于世。
八指头陀(1851–1912),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幼年生活甚为坎坷,家贫失学,以牧牛维生。十六岁那年春天,他正在山坡牧牛,看见山上桃花盛开,灿烂夺目,徘徊其间,心情甚为舒畅。但是,顷刻间阴云满天,继而风雨交加,残花乱飞,棵棵桃树都变得摧折凋零。他顿感人生无常,于是毅然投于湘阴法华寺,依东林和尚剃度出家。
有一年,他行脚至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礼拜,为了表示自已的虔诚,自燃左手二指,作法供养,因号「八指头陀」。他本来不懂作诗,为什么后来成为著名诗僧呢?这内里有一段不可思议的感应故事。
八指头陀在岐山仁端寺任行堂僧的时候,有一日,见到一只病狗走入寺内,饥困求食,他慈悲心切,将牠饲养于大寮(即厨房)隐蔽处。当时寺内是严禁养畜的,查出会被罚迁单(逐出寺门)。但是,为了救活这只可怜的病狗,他愿意冒罚。正如《佛说阿难四事经》说:「当以慈心养育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者,常当愍念,随其所食,令得稣息。」他决心要依教奉行慈悲心。
经过十数日后,这病狗也渐见痊愈,尚待数日就可为他另觅新主。怎料,方丈闻说有人养狗,突然要巡视大寮!头陀惟恐养狗一事被方丈发觉,于惶恐情急之际,即时将狗驱走,并将饲狗的残羹馊饭吞食而尽,以避嫌疑。这时狗踪已渺,狗饭亦空,方丈疑心顿息。事后,头陀回到寮房,口臭肚闷,吐呕不已,经过一夜,起床之后,竟然心境朗然,智慧顿开,悟「文字般若」,对一切文字,及以前不明白的经句,洞然通晓。
据说这种境界,是从他不惜冒罚,饲养病狗的「慈悲心」与吞食狗饭时,对汚秽的「无分别心」所引发的。
当「慈悲心」与「无分别心」发挥至极点,刹那间就能觉悟真实智慧。
从此之后,他对任何有所感触的景物,即能吐词拈韵,吟咏成诗。有一首《雪后寻梅》,就是他不需推敲,不加思维,即兴诵出的五言诗:
「积雪浩初晴,探寻策杖行,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
瘦影扶烟立,清光背月明,无人契孤洁,一笑自含情。」
八指头陀喜欢梅花,他有一首咏梅的五言律诗: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来无色相,何处着横斜,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他亦性爱游山,故其游山诗甚多,录不胜录,如:
「禅心不及白云闲,荏苒风尘老客颜;
一别林间惊岁晚,归来红叶满秋山。」 (《归茅山诗》);
另有:
「山僧性爱山,不乐人间住;
欲持瓢笠行,更入山深处。」 (《天童寺结茅》)
他特别喜欢住在植有梅花的山寺。他有七言绝句曰:
「我与青山有宿缘,住山不要买山钱;
山中岁月如流水,才看梅花又一年。」
八指头陀一生与花有缘:他母亲是梦见兰花而生他的;少年时他见到雨后零落的桃花而开悟;圆寂后他的骨塔埋葬于梅花林。所以,太虚大师写八指头陀的一生是这样的:「梦兰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终,以花为因缘,以花为觉悟,以花为寄托,以花为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