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探讨有关《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经文启示。
卷下说人在世间被一切诸恶毒害折磨,终身苦恼不能自拔:
阿难陀复有一切毒类。汝应称彼名字。所谓 跋磋那婆毒。诃罗遏囉毒。迦罗俱吒毒。牙齿毒 螫毒 根毒 末毒。疑毒 眼毒 电毒 云毒。 蛇毒 龙毒 蛊毒 魅毒。一切鼠毒 蜘蛛毒 象毒。虾蟆毒 蝇毒及诸蜂毒。人毒 人非人毒 药毒 呪毒。
这些诸恶毒害的种类虽多,不外乎是:贪欲瞋恚痴 是世间三毒。此三毒是一切罪苦之源。佛经告诉我们,人不止有贪嗔痴,还有“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毒,会使我们造作恶法,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会使人造作各种恶业而堕落三途。在这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为何有贪嗔痴?又怎样引申至世间一切诸恶毒害?
佛学大辞典对三毒的解释: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嗔毒,恚忿之心名为嗔。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
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
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
《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慾,违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
《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
贪、嗔、痴、慢、疑等毒害,是因为人的无明我执而产生,当顺境、逆境、非顺非逆境来临之时,如果修行者不执著相应而起的乐事、苦事、不苦不乐事,任运处之泰然,则不会生起烦恼心。不少人因贪著五欲:财、色、名、食、睡而潦倒一生,亦有不小人因执著瞋心而谩骂、殴斗,甚至杀害。
《地藏经》云:“起心动念,无非是业”。“业”,简单地说,即是“行为”与“动念”。心念发动身、口、意的活动,有善、恶、不善不悪(无记) 之分别,因而产生业果受报。《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切皆是自作自受,“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业”是只要造作了,就会产生其应有的果报。
佛法把“业”区分两种:共业与不共业:
“共业”指众生共通之业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之山河、大地等器世界,此乃依报之业。“不共业”指为个人所造,各别不同的业因,能招感个人受用之五根等正报之业,每一个众生有他个别的业力,故又称之为“别业”。
所谓“共业”者,就是由大众行为所共同造作,因而感召一股共同之业因与业果。共业有善有恶,善者感召善之共业,恶者感召恶之共业。譬如同一个社会或家庭,共住众生的伦理、道德、愿望相近,引申很多雷同效应的行为做作,那麽自然就招致共同的业果。而“共业”中也有其“别业”,因为某人在参与大众行为共同造作中,有轻重、深浅之不同,因此感召之果报也同样有不同效应之差异。
圣严法师曾有开示:
“共业是指大家共同造了累世的因,而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受到了累世的果,是一种共同的果报──因为共同的业,所以受到共同的果报。
另外‘同愿’的意思是指愿力所成的世界,这是佛的国土称为佛国或是淨土,譬如说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若我们的愿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印,那麽共同性质的愿便会往生道共同性质的佛国淨土去,这个就是‘同愿’ 因愿力所成。
我们的环境有太多灾难,灾难的原因我们往往不知道是什麽,但其实都和人心有关,人心浮动、贪婪、妒忌、怀疑,因而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处理也产生问题造了种种的恶业,这样的情况有一天是会反扑的,这是因果,因此我们要共修共愿、同修同愿,大家来调整自己的心,不要害人,一起为每个人祝福,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环境会改变的!”
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诸佛皆已断,实语毒消除。
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达摩皆已断,实语毒消除。
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僧伽皆已断,实语毒消除。
见如长老在《佛母大雀明王经导读》云:“有人电话问我:‘孔雀明王经是个什麽经?’上面三行经文就是画龙点晴,告诉我们这部经是消除贪 欲、瞋恚、愚痴三毒的。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为毒。这毒很厉害,小则伤身命, 损健康,断善根;大则影响环境及至地球生态,及杀害法身慧命。正觉世间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都以‘法宝’消除了三毒;他们的身心获得安稳,环境生态常得离灾危。我们每个人也应正视这问题。”
我们常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整套佛法的义理,就是教导我们如何修行,用戒、定、慧去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佛陀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我等佛弟子应该时刻照顾好自己的心念,止悪行善,修福增慧,这样才不被世界诸恶毒害所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