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果。 究竟「迷惑」所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凡夫所生的惑业无量无边,总括来讲有贪、嗔、痴、我执及散乱心。 佛门有五停心观,对治这五种迷惑。
第一是「不净观」,这种禅观是用来对治「贪」欲强之众生,这里所讲的「贪」是指贪淫欲。 《楞严经》讲:「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中国人亦有句警世名言:「万恶淫为首」。 修不净观之人,观想自己与所淫对象的身体,其实是极为不净之物。 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臭皮囊而已。 修行者观想死尸狼藉不堪、浮肿青瘀、气味发臭、以对治显色之贪;观想飞鸟啖食死尸,以对治形色之贪;观想死尸腐烂生虫蛆等之相,以对治妙触之贪;观想死尸不动之相,以对治供奉之贪;观想尸体分散而只有白骨存在之相,对治总贪。
第二是「慈悲观」,凡夫时常产生嗔心、愤恨心。 嗔的感受多的人,在禅定状态中观想一切有情的可愍相,产生慈悲之念,拔除众生的痛苦,以对治嗔外形之烦恼。 这就是佛经所讲的「嗔对面多者,对治修慈。 」
第三是「缘起观」,即是在禅定状态中观想顺逆之十二因缘流转门,认识三世因果相续,以对治不明佛理者的「愚痴」。 十二因缘流转门,以前已经讲过,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第四为界分别观,又名分析观、界方便观、无我观。 行者在禅定状态中观想十八界诸法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和合而生。 聚散不定,生灭无常,以此对治「我见」,是为「无我」。 不单是人无我、法亦无我。 以此观法对治众生之强烈我执。 这就是佛经所讲的「着我多者,对治修界方便观。 」
第五是「数息观」,又称为「安般守意观」,即是于禅坐时,心内专心计数自己呼、吸之出息或者入息次数,使分散、浮躁的精神专注于所缘境,进入禅定。
「五停心观」的禅修法,比之「祖师禅」较易于学习。 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多痴众生因缘观、多执众生无我观。 五门禅经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称为「念佛观」,即是透过虔诚念佛,转自心的杂染念为佛的圣号,并且能蒙佛陀慈悲加庇,清净身口意之业障。 这是以念佛对治昏沉与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