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起疑情,经过一番「寒撤骨」的死心功夫,自性本体空寂,人空法在,我执虽空,法执未断。 此是初见处,更要再深入。
疑情与虚空厮结,愈参愈疑,愈疑愈结,这时行者诸凡不晓,白务不知,单单祇有疑团,一旦疑团大破,消息到来,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廓然豁悟!这时比前明白得多!惛妄少,生死之惑已断了百分之八十,这是「近见的见处」。
如果六七两识的命根还未断绝,还得再参,这时是「面见的见处」,快要「破本参了」。 再参下去,又大破疑团,六七两识的命根断绝,即破本参。 初破本参,狂心始歇,表似痴呆,常法定,无心之道,无分别念,是名「无心道人」。 这破粗疑,断粗惑,是「入见的见处」。
古人云, 「莫谓无心方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虽得无心,仅止半死,欲得命根全断,法身大活者,悟后重疑!再努力去参,工夫如前,勇猛加进,如跑到妙高峰上。 寒山诗:高高山顶上,四顾破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 」
这时是「人法俱空」的见处,四相本空,二执非有,一切无相,故谓「无相道人」,破细疑,断细惑,是名为「透重关」,证无所证,是「证见得见处」。 但这时生死尚未能了,若欲了生死,必须出牢关。 因尚未微细疑,微细惑未断。 生死根本犹存。
本参以前,但见心波,不见性水,破本参已后,虽见性水而大事难明,透重关后,风息水澄,直见水底尘沙,风吹水动,生死犹在,习气未尽。 故谓悟而不彻。
再努力参,直至破微细疑,微细惑,直至出牢关,牢关之外无有边际,真身充满法界,任运自在解脱。 禅者到此无可商量,无着无求,无修无证。
古云:「妙高山顶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佛祖略容会话。 」
三关道人
破粗疑–断粗惑–破本参–入见的见处–无
破细疑–断细惑–透重关–证见得见处–无相
破微细疑–断微细惑–出牢关–了见得见处–无任
道人
破本参,入佛圣胎–透重关,住
佛圣胎,保养圣胎–出牢关,出
佛圣胎,婴儿初生住法界无住定。 破
本参后,定力具定,透重关后,慧力具足,出牢关后,定慧均等具足。
1. 如何是佛法僧宝?
一心空寂是佛宝,寂而常照是法宝,照而无染是僧宝。
2. 如何是真听法?
六根对六损不生六识,真心独照,是真听法。
3. 如何是真出家?
不住五蕴宅,是名真出家。
4. 如何是五蕴皆空?
见不仗根色蕴空,对境无心受蕴空,知而无知想蕴空,心心无染行蕴空,真心常住识蕴空。
5. 如何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见空不住空,空即是色。 见色不住色,色即是空。
6. 法身是否无形相?
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如虚空无相,而现色等相。
7. 如何是真解脱?
六根照境不为境缚 ,一切不住名真解脱。
8. 云何是迷是悟?
依真起妄是迷,返妄归真是悟,古云「因地而倒,还从地起」。 迷悟虽殊而真心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