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自己的心吗?

Teachings

人类不断地发展科技知识,使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但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认识,却愈来愈贫乏。 一般心理学家,自命以探究「心」为任务,但他们的重点却着重于分析他人的心,不是自己的心;而且祇是盘桓于妄心意识的范围内,忽略了超意识,离现象的心性。 如此研究,怎能探讨”真心”的胜义?

现代人的生活价值是强调物质享受,生活法则是维护个人利益,所以大多数人着重于外表,忽略了内心的精神作用。 其实,这心体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佛性,宇宙万有生发的根源。 《真心直说》云:「三世诸佛同证,盖证此心也;一大藏教诠显,盖显此心也;一切众生迷妄,盖迷此心也;一切行人发悟,盖悟此心也。 达此心则头头皆是,物物全彰;迷此心则处处颠倒,念念痴狂。 」

凡修学佛法的人,必须要认识自己的心,才能掌握到下手处,否则不但徒劳无功,而且会误入歧途。 所以,认识自心是学佛的第一课。

甚么是自心呢? 初学者须知自心有真妄之分。 「妄心」是生死的根本;「真心」是涅槃的根本。 「妄」属「迷」,「真」属「悟」。 真妄两种根本是不同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兼容的。 虽然不兼容,却又同是不离一心。

譬如明镜(真)现出影像(妄),影像不能与明镜相离,因为同为一体故。 真妄既不离一心,为什么又说二者不能兼容呢? 因为影像固然由镜而显,但如果你执着影像为实有,当影像消失的时候,那明镜也岂非消灭了? 愚人不识镜体,错认那现出的影像为明镜,那就错用心思了。 我们必须认识自己的真心与妄心,才谈得上学佛。

甚麽是妄心呢? 它就是你当下刹那不停,永无竭止的心识活动。 从无始以来,这心识就与你形影不离地存在于宇宙之间。 你曾被它迷惑而作恶,遂招但其恶果,带给你不少痛苦;但它也曾教你作善,产生善报,令你享受很多乐果。 你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遭遇——逆境,顺境——都是它带动的。

「妄心」是本无而错认的,即是说:「妄心」是虚幻的;众生因一念无明,迷了「真」而生「妄」,遂起惑造业,因造业而受报,流转生死苦海。 这业有善、恶、无记(注一)三性。 在因果律的支配下,极恶者生地狱道,次恶者投饿鬼道、畜生道;极善者生天道,次善者投人道、阿修罗道。 这就是六道轮回。

「妄心」是由六根染六尘生六识(注二)而起的,换言之,「妄心」离尘无体(注三),所以不是常住的,是生灭法,可以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去修行把它灭除。 当妄心灭尽,涅槃之乐就会现前,所以《大般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当你了解自己的妄心,原来是生死的根本,并设法去降伏它,先不让它作恶,继而广行善业,这就是你修心的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功夫。

那么,人生的真义是什么? 人为什么生于世上? 为什么要经历悲欢离合的遭遇、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陀说当你证悟你的「常住真心」时,这一切人生的疑惑和痛苦,就能彻底消除了。

这「常住真心」就在你的内心深处(注四),佛经称之为佛性、实相般若、菩提、法界、实相、空相、总持、法身、如如、如来藏、真如等。 无论用哪一个名词,它所指的就是你的真心。

人是因为在生灭法上错用了心识,遂依「真」而生「妄」,作业受报,流转于生死苦海,六道轮回之中。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

刚才说妄心是离尘无体的,所以不是常住的,是有生灭的;相反来说,真心是离尘有体的,所以是常住的,不生不灭的。 在妄时,真心虽然蒙尘,但还是有体性,因为它的自性即是「如来藏真如妙性」,犹如明镜,虽然被尘埃蒙敝,但亦不会失却其本具的反照性。

「真心」是不需要刻意去寻求的,祇要息「妄」就会归「真」,所以《信心铭》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起信论》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动,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灭,唯一真心,遍一切处。 」

为什么”真心”不需寻求呢? 因为无所得是佛的境界。 何谓无所得? 菩提自性是本自清净的,既是清净,则离一切相,怎会着于相而有所得? 若然有所得,能得是智,所得是境,就完全落于凡夫的境界了。 菩萨尚且”无智亦无得”,更何况佛境? 所以,欲证不可得的佛果,首先要明白自己从本以来,就有此不生不灭的真心。 一切修行,必须以真心相应。

有居士问:「当我的内心应对外境时,如何辨别这心念是『真』抑或是『妄』呢? 」

当自心对顺、逆境时起贪、瞋心,对中庸境时起痴心,就知道这是妄心。 「妄心」执着「有」、「无」,不知「中道」。 它对境而生取舍,所以有圣凡、染净、断常、好丑、善恶、动静、去来、理事、生灭等二元分别。 相反,当自心对顺、逆境时不生爱憎心,对中容境时灵明不眛,就知道这是真心。 「真心」居「有」、「无」而不落「有」、「无」,常处于「中道」,无一念取舍分别,所以《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

以上所述,是以粗略的理解去诠释真心。 其实,祇有佛陀,方能彻底明白「真心」的胜义,因为这究竟圆满的真理,超越众生的概念思惟,怎能用言语文字去表达呢?

同时,初学佛者须知:「妄心」属于动,「真心」属于静。

众生的妄心,全体是个动相。 从根身而论:一切气血的循环,细胞的新陈代谢,乃至神经的感觉作用,无一不在迁流变动;以器界而论:远至太阳系的星河,近至山河大地,无一不在瞬息万变。 所以,一切万物都运行于成、住、坏、空的因果律之中。 若欲寻求真正的快乐,必须从真心中去体证。 据《大宝积经》说:「有三乐地,一曰天乐,修十善业,生于天上,受胜妙乐;二曰禅乐,入诸禅定,万虑俱止,得寂静乐;三曰涅槃乐,离生死苦,证涅槃果,得究竟乐。 」此三乐中,祇有天乐尚是动中取静,其余皆在静中。

据科学理论:自然界中有动静两种现象:动的属于「电子」Electron的作用,静的属于「以太」Ether的本相。 两者都是无尽的能量。 这动静二相,互摄互容,互为其根,成为宇宙中两大体系。 现今科学界集中于动方「电子」的研究,并无悉心研究静方「以太」的真义。 但静态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妙用。 《圆觉经》说:「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华严经》云:「华严藏海一切莲华藏世界,皆从静慧中发现。 」可知静方与「真心」相应。

由此可推论:「真心」是在寂静中才能显现的。 我们必须有时退入此种寂境,以静坐或默思去寻求内心的真实智,去认识自己的小我与整个宇宙的大我的关系。 祇有在这寂境中,始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和平与智慧。 佛家称这修行的方法为禅。

永明智觉禅师《定慧相资歌》说:「三界无别法,但是一心作。 既信一心,须以禅定冥合。 如经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令行十善,不如一食顷,一心静处,入一相法门。 若能谛了自心,以此定慧相应,则能不动尘劳,便成正觉。 」

这禅的领域具有无限的潜能,蕴藏着无量的功德。 如果行者果能努力探讨,必有一日大澈大悟,舍妄归真,超越生死轮回,证入涅槃。

注释

注一:无记,即不善不恶的中庸心态。

注意二: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指六种与六根相对的外境: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指由六根相对六尘而产生的六种认识了别作用: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 六根六尘六识统称为十八界,是众生精神世界的总相。

注三:尘是外境的意思。 妄心虽然因尘而生,当它离尘时就没有体性。 真心是离尘有体的,其体性即是如来藏真如性。 若欲探讨此义理,请参阅《楞严经》卷一、二。

注四:其实,真心不生不灭,超越时间空间,那有住处可言? 这里说真心在内心深处,不过是方便初学者领会其义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