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一位长者名须达多。他想找寻一处胜地创建精舍,以供献给佛陀弘扬佛法。后来他与祇陀太子合作,由太子捐地八十顷,他出资兴建一千二百所精舍。当他们用绳尺量度地基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忽然对他们微笑。须达多请问微笑的原因,舍利弗尊者就说:
「我以天眼观察,当你们正在量度地基的时候,你们将来生天的种种福德因缘已经成立,是故创建佛寺的功德很大,才开始动土,天福立刻成就。」
舍私宅为佛寺的功德非常大,仅撮数则与读者互勉:
(一)宋朝名臣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忠臣。他亦是文学家,以擅长词赋文章出名。他所著的《岳阳楼记》充分表现他对人民的忠义与抱负,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单受儒家所推崇,更以其崇高的境界,成为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目标。范仲淹晚年将他的家居捐出来改建佛寺,叫做「天平寺」,以供僧众弘扬佛法,改善人心。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富贵显达。
(二 )根据《出曜经》:往昔迦叶佛的舍利塔历久失修,有一位长者向大众提议:「佛世难遇,人身难得……吾等不可失此良缘,必须发心修补佛塔。」于是他率领九万三千人重修佛塔,后来这些人命终生到天界享乐,一直等到释迦佛成道后,他们再投生於印度摩竭提国,国正瓶沙正就是当时率领修塔的长者,他带同九万三千人去参拜佛陀,并得到佛陀的启示而开悟。
(三)根据《杂譬喻经》:从前印度有一个农夫,为一得道僧人盖建泥屋作为栖息之所,又在屋外斩除野草荆棘,好让僧人作静坐后经行之用。这农夫以此建舍供僧功德,命终后生到忉利天去享福,所居宫殿华丽无比。一日重回泥屋,在天空中散花于屋顶上,并且感激地说:「我仅仅盖一泥屋供僧就得到生天福报,所以特别来散花讚叹。」
(四)根据《杂宝藏经》:舍卫国有一长者舍地出资建造佛寺,命终生天,他的妻子因为忆念丈夫,时常到其夫所建的寺院打扫清洁。有一日,这位生天的长者在空中出现,对他的妻子说:「我是你的丈夫,因建寺功德生忉利天,如果你继续为佛寺院打扫,并发愿生忉利天,将来必会与我重聚。」其后这女子命终果然生到忉利天去,直至释迦牟尼佛说法时,与丈夫一齐参拜佛陀。佛陀为他俩说法,夫妇二人立刻证须陀洹果。
(五)中国文学家兼诗人白居易,王介甫晚年皆以自己的家居施为佛寺。
(六)根据《见搜神记》中书令王坦之舍其家园为「安乐寺」。
(七)根据《晋书》刺史陶范於太元初舍私宅为「西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