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平等,重博爱,慈悲救世。」—-孙中山先生
近代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中国人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曾经游览过普陀山,而且还亲眼见到不可思议的圣境。他把这件异事,记录在「游普陀志奇」之中。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八月廿五日,孙中山先生视察舟山、象山军港后,带同胡汉文、郑孟硕、周佩箴、朱卓文、浙江省民政厅秘书陈去病等一同去普陀山朝圣。一路上,但见四周莺哥浩渺,水天一色,岛上林木葱荚,山洞奇峻。潮音洞、梵音洞、水晶宫、千步山,仙人井等奇山丘洞,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
中山先生感应圣境
孙中山先生一行拾数人,抵达普陀山后。稍事休息,续登「海天佛角」之天下第一名石。到山顶,举头一望只见左边有座古寺叫做「慧济禅寺」。孙中山先生在寺旁柔木请怀,欣赏在夕阳西下、云雾缭绕的山色,内心充满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少焉,圣境呈现眼前,他在「游普陀志奇」中是这样写的:
当我远望的时候,奇观出现了。寺前忽然矗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牌楼,犹如仙境,宝幡在风中飘扬。有拾数位气宇轩昂之不凡的僧人,好像出来迎宾那样。他们的仪容英伟奇特,动作敏捷庄严。在排头者中间,有一个大圆轮,正在迅速不停地盘旋,究竟为何大圆轮在空中能够转动得这么快呢?正当我思考的时候,大圆轮突然消失了;排楼和奇僧亦同时消失,我心内甚觉惊讶。查询同行者,竟谓均无所睹。我素来脑海中,无神异之想,亦不知何谓灵境。但是当我环顾『佛顶台』仰望山迹之间,内心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宇宙就在我掌控之中。眼观云海,耳听海潮,我觉得平生所经历的事,从未有现在这样清净、这样殊胜的。
各位,游毕普陀山后,孙中山先生撰有《游普陀志奇》,以抒胸臆。其情、其景、其事,完全是真实的。想不到一代革命领导人,游普陀山的时候,因与佛有缘,使他看到从未见过,又使其诧异的灵境。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是时有出现的海市蜃楼,或者佛光反照山川,而显现的假象。那为何十数人之中,只得中山先生一个人见到呢?而其他的人则并没有所见呢?圣境的出现,真是不可思议的。
去年,我应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广东新兴晚霞寺邀请,为该寺重修后主持『如来圣像开光典礼』,借以广结善缘。参拜之余,让我想念惠能大师这位禅匠的嘉言懿行。
深受佛教教义影响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月,中山先生挥师北伐前,亲率众往岭南古刹南华寺,参谒游览禅宗六祖惠能之南禅宗祖庭。事毕,在寺内就餐。孙中山先生就中国禅宗的重要派别南宗之事,与大家作了交流与探讨。其间,中山先生询问在座各位,可知六祖所传真钵之事。中山先生随从秘书田桓应声回答,谓「此即佛家所传之真钵,一在印度,一在南华。」中山先生即请方丈取出真钵,予以证实。中山先生还语重心长告知各人:「汝等须知,佛教平等,重博爱,慈悲救世,主旨正复相同。」
纵上所述,可知孙中山先生与佛教有很深的佛缘;他的大同思想,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他的革命实践,多少有着佛教「灵境」的驱使。
国父亲述所见灵异,不信佛教者也肃然起敬,咸生信心;已信佛者,更加坚定。
附:
国父亲书《游普陀志奇》原文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丈.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询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绎送於道者,抡回升降者久之也。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一缕一遥殇,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牌楼,仙糕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瞭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
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於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像此清胜者!耳听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也既形化而意消。呜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
已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蛙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