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学佛者执著文字,钻入了经义的「象牙塔」内,尽管将「唯识」法相名词背得滚瓜烂熟,「三论」辩证逻辑明白得了如指掌,却不屑参与念佛、梵呗、诵经、拜忏,和佛门劳务等事。他们认为「佛理」比「佛事」更为重要,平日辩论时虽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行为却处处清除不了贪瞋痴的陋习,不能将义理实践于生活之中。
诚然,佛经是无上法宝,能令读者启迪智慧,当然极为重要。祇是,如果学人执著文字义理,不慕真修,就会增长「我法二执」的无明烦恼。
在《金刚经》中,佛陀譬喻佛法为渡河的木筏:「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当行者了达义理之后,就不应留恋木筏,必须舍却它,才能登上彼岸啊!
各位可知道,自古以来,很多不认识文字的行者,虽然与经典无缘,却能透过他们的诚心与毅力,从生活的实践中证悟到「诸法实相」吗?这类圣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位:汉土的六祖慧能大师和东土的周利槃陀尊者。
六祖本是一名目不识丁的厨务僧,但开悟后说法能引经据典,辩才无碍,而且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禅门巨匠。周利槃陀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既不识字,亦甚善忘,却能以锲而不舍的努力,证悟阿罗汉果。前者不可思议的懿行详载于《六祖坛经》内;但后者的圣行却鲜为初机者所知。现将周利槃陀尊者的开悟经过略述于后,与读者们共勉:
释迦牟尼佛的僧团中,有两兄弟,同时出家:兄是摩诃槃特,弟是周利槃陀。周利槃陀禀性鲁钝愚笨,凡学习的教义,诵过即忘,记忆力甚差,所以过了几年,于佛法的修持上毫无成就。
有一天午斋后,僧众都纷纷缓步到竹林下稍作经行。时值炎夏,艳阳似火,比丘们盘桓于深荫如盖的竹间小径,顿感红尘荡涤,心中是一片清凉的境界。
周利槃陀却独自蹲在一旁哽咽悲泣。佛陀刚好经过,慈祥地慰问他。周利槃陀回禀道:「世尊!弟子与兄长一齐依佛陀剃度出家,兄长聪慧,很快就证得初果须陀洹了;但弟子愚笨,连一句偈颂都不能背诵…兄长感到很失望,劝喻我不要再浪费时间,应该离开僧团,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弟子今生恐怕再没有机会修道了,所以一时悲从中来,坐在这里哭泣,恳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轻摩周利槃陀的头顶说:「你不要悲伤,亦不需要离开僧团。我教你持诵一句简易的偈语:『扫尘除垢』。你每日就念诵这四个字啦!」。
可是,既愚笨又善忘的周利槃陀,将这四字反复诵了半天,还未能牢牢记住。他感到很沮丧,又哭泣起来。佛陀对他说:「你每天上午抖擞僧团衣履的尘埃,一面扫尘,一面念『扫尘』两个字;下午为竹林精舍的僧房清除垃圾,一面除垃圾,一面念『除垢』两个字。就这样将工作与念诵打成一片,自然不会忘记『扫尘除垢』这句偈语啦!」
周利槃陀尊照佛陀的吩咐,每日为僧众一面劳务,一面念「扫尘除垢」。大家都很同情他,亦有时与他一齐念诵,加强他的记忆力。
如是者过了十几年。有一天清早,比丘们各自在竹林中修禅。周利槃陀独自一人在僧房内挥动笤帚,扫除僧履的尘秽,口中不停地念著「扫尘」。阳光从窗户透进来,映射著四面浮动的尘埃。此时周利槃陀凝望着空间,心识顿时进入了「三昧」定中;俄尔出定、豁然若悟地说:「原来尘垢有内外两种的:外在的肉眼看得见,容易扫除;但内在的尘埃,是贪、瞋、痴无明烦恼,要观心反照才能看见的。如果心内尘垢不除,就要流转于生死苦海。慈悲的佛陀!我现在明白了!我已经扫除了内心的尘垢啦!」这时周利槃陀的头顶上,忽然闪耀一道智慧的光芒,直照进他的心坎处 — 他此时证悟了阿罗汉果。
证悟后的周利槃陀,自然通晓一切世间知识,而且说法时辩才无碍,成为佛陀的十六尊者之一。 他虽然有「神足通」,能施法变化,但仍然坚持以自己的体力,为比丘们操作劳务–清除尘埃污垢;每日还是不停地念著佛陀赐给他的开悟偈:「扫尘除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