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
溪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声乱喷潺湲。
明朝更蹑云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 」
——唐朝冷然禅师山居诗
这是冷然禅师在九华山化成寺挂单时所作的。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有九十九峰,其中有九峰耸立如连华,山中很多溪流、瀑布、古洞、苍松,山景秀丽别致。禅师在一片清净寂然的禅悦境界中,从内心里流露出对山居的细腻感受。与在尘嚣俗世生活的人比较,这禅修是多么的闲雅清逸,高洁淳朴!
化城寺处于千峦叠峰之间,群山环抱,清静庄严。如此绝却红尘的胜境,还需要俗世的文字去咏赞吗?所以禅师说「我来诗境强相关」,自责不应该来此吟诗,打扰这一片清净的境界。
「溪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在溪边看不见猿猴,只见他们走下溪涧时树枝的晃动,也见不到僧人,只听到他们的锡鸣声。僧人走路时所用的锡杖有铜环,移动时发出声响,叫做锡鸣。树动来自溪涧边,锡鸣出于云山中,溪涧深幽,云雾飘淡,瞬息间静寂中充满了动感。
动静二相,是天地间诸法的对立事态;无静不能显示动的变幻,无动也不能呈现静的湛寂。
当禅者参至如《楞严经》所讲「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时候,真心就会自然显现,所以一切山居的动静境界都是禅者的禅上缘。
「松月影寒生壁落,石泉声乱喷潺湲。」走下溪涧的猿猴,登上山顶的僧人,在诗僧的心中渐渐退隐为远境,眼前只有月影松涛的摇曳和泉涧潺潺的流水。修禅的隐者处于杳无人烟的山峰上,对于都市人来讲,是一种苦行,但是山居生活所感受的喜悦,是物质所不能够供给的,也非言语概念所能形容的。
「明朝更蹑云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禅师明天一早还要蹑足登山,走到另一个高峰,直入云霄上。他将会在九华山烟霞氲氤之中,以参禅的生活终老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