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们安度余生─观成法师和团队在泰国收养牛只、改变人心

Teachings

文: 黄增健

牛,在佛教之中,有特殊意义,当用来做为譬喻。在《胜鬘经》、《涅槃经》、《无量寿经》,以及《阿含经》里,都有用牛来作种种比喻。而中国的廓庵禅师撰写了一本名为《十牛图》的书,以牛来比喻「心」。

由此可见,从古到今,佛教与牛的关系是密切的。不过世人对牛的态度,并非人人如此。在一些世人眼中,牛除了帮助耕种之外,就是人类的食物。数千年来,牛为人类贡献良多,但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它们?认识它们也是众生之一?更令人不安的是,历史上,牛甚至曾经大规模被屠杀。

十多年前,有一位出家人与朋友去到曼谷,他们听闻当地的牛只,帮助人类工作十多年,年纪老迈,不能再耕种之后,就会被集体屠宰。他二人对此很不忍心,于是,四处寻求拯救的方法。

他们向当地寺院询问,但回应都是负面的。有些人希望为老牛做点事,不过遇到很多问题,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地方安置它们

这位为老牛东奔西走的出家人,便是香港出生、在加拿大温哥华创立国际佛教观音寺的的观成法师。

观成法师再次回到农场,为老牛洒净。
观成法师多年来为老牛东奔西走。

大量老牛需要拯救,除了地方问题,其他设施亦要考虑。有见及此,法师开始计划开设农场,希望这些老牛可以安度余生。

转眼间,多年前的心愿,现在已经实现。今年,观成法师再次回到农场,为老牛洒净,希望它们往生之后,可以去到净土。

观成法师坦言洒净让牛重建对人类重建信任,动物也有生存权利。

法师坦言,当他第一次为牛只洒净时,它们都很害怕,以为将会面临被屠宰的命运。但经过多年以后,它们知道不是被屠宰,而是祝福。它们与人类已经重建信任。

佛陀教导我们众生平等,牛与人都是众生之一,为何要剥削它们的生存权?观成法师更指,无论是这些牛,还是其他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像人类一样。从它们眼里,可以见到一种慈悲,一种情。由于多年建立的信任,老牛已经不再怕人。所以,法师在洒净的过程中,感觉到它们的心情放松、平和、喜乐。

农场主人指,见到老牛可以在这个安全又宁静的地方,安享晚年,大家都满心欢喜。

观成法师更指,受新冠疫情影响,有多年没有来到农场。今次再来,觉得环境改变了很多。首先是地方大了,四周环境亦好了,更建有水池,老牛可以自由畅泳。回想当年,知道老牛的最终命运时,观成法师仍然非常痛心:「这些牛服务我们十年,有些更达十五年,不应该等到它们没有工作能力,不能再为我们贡献时,便拿去屠宰当食物。好像与我们毫无关系一样。」法师觉得这样太不人道,于是发愿要救这些老牛。最后他们订立一个计划,要建立一个专为老牛而设的农场,让它们「退役」之后,有个安身之所。

观成法师指,现时整个农场有数十人参与,当中包括义工及工作人员。他们为老牛出心出力,只求付出,不问收获。从照顾老牛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何谓慈悲、何谓平等、何谓爱。

全家总动员来支持农场的蔡太,发愿有生之年,会继续出心照顾老牛。

例如观成法师其中一位弟子,更是全家总动员来支持农场的蔡太。虽然蔡生已往生,而蔡太年时已高,但她发愿有生之年,会继续出心照顾老牛。如果她百年归老,照顾牛只的责任,便由女儿来继承。

又例如有一位公司经理,他指以前有人到农场买牛,然后不知牵去什么地方。但现在很多人来捐款,但不会把牛牵走,而是让它们留在农场,让老牛平安度过每一日,直到命终。他看到其他人对老牛的改变。当地人开始懂得尊重老牛,尊重生命。

公司经理看到其他人对老牛的改变。当地人开始懂得尊重老牛,尊重生命。

这里不只是农场,更是能改变人心的地方。因此,他希望能扩大这一个项目,让更多牛只受惠。


而农场主人指,虽然这里好多工作要做,但见到老牛可以在这个安全又宁静的地方,安享晚年,大家都满心欢喜。
说到农场的未来,农场主人、公司经理和观成法师都不约而同,希望可以继续扩展农场,增加更多服务,令更多牛只受惠。法师更指,如果因缘具足,计划能如期进行的话,他想把受惠老牛的种类,由水牛扩展到乳牛。但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不过他们有信心可以做得到。

转载自《佛门网》,作者: 黄增健,《让它们安度余生──观成法师和团队在泰国收养牛只、改变人心》,2024年4月2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