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密教经典大都只是讲仪轨,着重于修持的方法,但《大日经》郤包涵了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入真言门住心品〉中所讲「如实知自心」是全经的本体论;「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是它的实践论;而「身语意」三密是它的方法论。一部大日经能贯串了理论、实践与方法,其于密教中被誉为根本的经典,诚然有其重要地位和价值。
「如实知自心」为「本体论」
何谓「如实知自心」?经文中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秘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无有可得……….佛言: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这段义理相近于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须知禅宗讲明心见性:一切不染,离诸法相(本性清净)是「明心」无有一法可得是「见性」;而本经所指的「如实知自心」及「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即是「明心见性」。
《大日经》认为真实彻底地证知自己的心性,就是觉悟成佛。这就是自觉。若能以「悲为根」,广度一切众生也能自觉,即是自觉觉他。所以佛与众心,其心的本体相同,其异只在觉与不觉。「如实知自心」,即觉,即佛,不能「如实知自心」即众生,即迷。这「如实知自心」的智,即是天台宗所讲的「一切种智」。本经显示空义甚多,与般若经论甚为相应。
本经所讲义理,亦与唯识宗契合。密宗即身成佛,即是一切种智阐发到极致之果。此智是唯识宗所指「大圆镜智」的果位主体。本经所说「如实了知自心」即是以「平等性智」去除我执;所说「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即是以「妙观察智」去除法执。在修行的过程中,本经所教方法,是以以身语意三密加持: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为意密。这即是以「成所作智」(前五识配合意识) 的殊胜功能作用。
《大日经》中处处有唯识宗所讲的「唯识无境」义理。〈入真言门住心品〉说:。「……法无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观察蕴阿赖耶,知自性如幻、阳焰、梦、影、响、旋火轮、乾闼婆城……。」本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出人的认识之外,即「唯识无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罗在心之内。
如果把本来清净无分别的心,一分为二:一妄一真,那么妄心就是心的相,心的显现和表象。真心即是经中所讲「本不生」的清净心。<入真言门住心品>说:「秘密主,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据《大日经疏》的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所生法,展转相生,互为缘起。最后的本原是什么呢?就是一切法不生之处,所以「自心本不生」(或曰「无生」) ,就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原。如印度梵文的元音「阿音」,其他音必须凭借此音才能发出声来。此音就是万声之母,譬喻宇宙之原。这「阿音」譬喻为「本不生」。「觉自心本不生」即能「如实知自心」,真实彻底地证悟这真心的体性。
这本不生是「体」,是无为的,非生灭法;一切杂染诸法是「相」,乃有为的,属生灭法。但「体」与「相」是不异的,同出一心故,即《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并不是另有一异于体性的心。体性本自清净,所以「净」是这心的体性。「净」是无相的,不能以感官所能认知,所以不是六根,不是六尘,亦非六识。这「净心」的存在同识心的存在是一致的,根本无有分别。这存在是因缘所生法,缘生即生,缘尽则灭,无有自性,而究竟终极之处,即是「不生」之际,「不生」之际就是净心所住之处。
若要「如实知自心」,必须透过言语文字,慨念思维,所以我们要经过对心相的认知,才能了解其本体。这样循步渐进,层层深入,由浅至深,才能「如实知自心」。怎样才能开启这清净心呢?必须要有原因、条件;即是要有实践与方法。经中所说修密者以「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根,方便为究竟」,这就是实践;而方法,即是身口意三密相应。从第二品〈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至最后的第三十一〈嘱累品〉是本经所遍述的实践和方法。
「因、根、方便」为实践论
在〈入真言门住心品〉中,佛言:「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这因有内与外两层次: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与佛同俦的本性,都可以透过修行而觉悟成佛,这是「内因」。「外因」是指众生追求觉悟真理的自信心。内外因皆备就是具足了「菩提心」。
具有了「菩提心」,尚需要有修行的基本条件和过程。这就是以「悲为根」。「悲」于此包涵「慈悲」之义,「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修行者除了要有慈悲心之外,还要勇猛精进,不断克服重重障碍,扫淸一切烦恼的尘垢,所以慈悲与精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者,基础义,如树之根,能执持枝叶花果,使基础立而不拔,譬喻修行进趣的基础和净心逐渐增长成熟的各种条件。
何谓「方便为究竟」?这是修行的方法论。「方便」即技巧方法,在此特指是「身语意」三密方便,以三密方便究竟成佛,即「身密」的手印,「语密」的真言,「意密」瑜伽观想。「究竟」即终极,结果,指成佛之果。
「身语意三密」为方法论
关身语意三密甚深微妙,可以约为两方面来看。
第一约佛界(理),第二约众生界(相)。约佛界看来,身密是宇宙全体的活动,语密是宇宙所有声音言语的活动,心密是宇宙间一切的精神活动。宇宙森罗万象,不离大日如来,如来即宇宙,如来的三密,坚一旦三世,横遍十方,是永恒。约众生界来看,我们不能如实知自心,必须透过三密的修持才能认知。就是身结手印,口唱真言,意住三摩地,要修到三密相应的境界,才能如实知自心。 而在三密修法上,有「有相」和「无相」两种方法。有相是身结手印,口唱真言,意住三摩地,无相则是达到一擧手一投足皆成密印,门口发声悉是真言,起心动念皆是妙观,从有相修至无相,由众生三密界修至佛界三密。所以,为了使凡夫悟入无相一实的法体,须要透过有相三密的修持,使其归入平等绝对的清净本体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说:「佛子,谛听!若族姓子住是戒者,以身语意合为一,不作一切诸法。云何为戒?所谓观察舍于自身,奉献诸佛菩萨。何以故?若舍自身,则为舍彼三事。云何为三?谓身、语、意。」
从凡夫修行至成佛,必须透过不断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如果修密者将身语意三业合而为一,以此为戒,即是以密法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若能彻底舍却了身语意的不净三业,就能脱离了一切烦恼及无明。这即是持无上清净戒。经中阐述修定慧之处颇多,尤其是第二十五品〈三三昧耶品〉与第二十九品〈说无相三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