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欧阳修,年轻时排斥佛教,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却皈依三宝,修学佛法。这位翰林学士,不但精于史学,亦是文学家,其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晚年虔诚奉佛,自称为“六一居士”(见注一),所以后人称誉他的诗词为“六一诗词”。
欧阳修的诗词,甚能表现人生无常变幻的境况,流传后世的佳句颇多,如: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春日西湖)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我最喜欢他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时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各家各户都制作灯饰作为展览。上元夜叫“元夕”、“元宵”或“元夜”,所以他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去年的花灯节一片欢乐灿烂,是喜气洋溢的现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作者写出情人约会的时间,是当月亮升到柳树梢头的时候,见面后大家到处随喜浏览,观赏花灯。相聚欢乐当然是最欣喜的事。
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现在一年又过去了,事过境迁,“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年元夜又到了,月儿已经升上柳树的梢头,花灯依旧光彩夺目,但是去年一齐欣赏花灯的人,却没有赴约见面,使他感到忧伤寂寞,所以说:“泪湿春衫袖”。
佛法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去分析一切事物:迁流变化,刹那生灭,万象都是处于无常之中。众生未能认知,反于“无常”中执常态,所以当环境一遇到变迁,就会顿时产生悲愁。“诸法无我”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分析世间:万事是无永恒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
欧阳修有另外一首同样是感叹时光消逝的诗,题名为“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那些游人毫不关心春天就快要过去,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不停地践踏著满地的落花。作者慨叹游人不知春光将逝,正在任意糟蹋春天的气息,所以说:“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
注一 欧阳修自传《六一居士传》谈到自号“六一”之缘由: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