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佛青 (上)

Teachings

作者 杨绮青

佛教吁众生去除贪、瞋、痴

李月芙在香港大学化学系读四年级,副修佛学。她在18岁时随父母到佛教道场,她笑说:“当时我不清楚什么叫作佛教,对佛教的印象只是装香拜神、求神问卜之类。”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佛教后,她于戒定慧讲堂住持观成大和尚的引导下,受三皈五戒,立愿成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学佛后,她明白到佛教不只是“拜神”及“求名求利”,反而是劝吁众生去除“贪、瞋、痴”欲望的一门宗教。她也明白了每件事都离不开因果。“年少时因不清楚因果,处事有点随意而行;明白因果后,做事前会考虑后果多一些”。

修行深义 获益良多

李月芙读大学一年级时皈依三宝,她副修佛学,就是想更了解佛学。她称,港大佛学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她也曾修读梵文课程,她说梵文语法系统和英文的语法系统很不一样,她学习时领略到佛教的基本概念。

她初到佛堂时需学习念诵“楞严咒”,但她当时未熟悉咒语的内容及读音,尤其是一些普通话的音译梵文。梵文又长又难读,让她倍感懊恼。后来,她订下学习“楞严咒”的目标,每天拿着拼音本,不断修习朗读,直至现在,她已能流畅地诵读。

学习自我精进 做到广结善缘

李月芙认为佛教是“精进”的宗教。诸如日常生活中面对人际关係、学习压力,她提醒自己要以精进心对待,她亦会以“拜佛”的方式去平静自己的心境。在学习过程中,她认为持咒和拜佛都能有效地让自己减压。她相信有佛菩萨的加持,令自己的正能量增加。她笑着强调,并不是纯粹拜佛就可以得到好成绩,而是学习了佛教的努力精进,造就自己取得好成绩的“因”。

她亦感觉到学佛对自己处理人际关係甚有帮助。她说,明白到与人相处时要去除“我执”,执着太重,会变得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太理会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便不理想。反之,能理解并实践佛教的“慈悲”、“包容”,多去帮助他人,令人欢喜,广结善缘,便容易受身边朋友欢迎。

素食护生 吁爱惜大自然

李月芙是一名素食者,她认同“众生平等”,认为人类不应以高人一等的态度看待众生。见到近年屡屡出现残害小动物的新闻,她认为社会要推广佛教“慈悲” 的理念。她希望人类能将心比己,爱惜小动物的生命。她希望人类假想一下,若有一天,强势的外星人侵略地球,把自己的亲人朋友困着虐待,会是多可悲的事,故此她认为对待众生应抱有慈悲心。

爱护众生还包括爱护地球环境,因为这是众生生活的地方。面对严重的地球暖化问题,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她直指大部分的气候问题是人为的。她举例说,光污染源于人类的霓虹灯及商厦装饰,全球暖化源于人类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只关注到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重要,让地球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知足常乐 乐做义工助人

有说香港人的幸福感低,李月芙因为保持了一份感恩心而提升了幸福感。佛学教导她要在无限的欲望中止步,只要懂得感恩,就能得到幸福感。她感恩自己从小能接触佛学,让自己了解到佛学对生命的好处。她希望透过自己一直修持佛法,减少欲望,淨化身心,有一日能转凡成圣,普利有情。

李月芙闲时担任义务工作,她在香港书展期间会帮助佛教团体,在书摊介绍佛教书籍。她平日在佛堂,也协助举办法会。近来,她参与戒定慧讲堂的弘法组,制作经、律、论弘法播放机,以及护生诗画集。她希望能藉此让更多人认识佛教,共沾法喜。

注:文章摘自 香港佛教 第七四四期 二零二二年五月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