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站在昔日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上时,看到下面苍茫大地,忽然有所感慨,吟诵了一首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他觉得人真是太渺小了,从前的圣贤哲人,英明君主,我们已经看不到;将来会建功立业的仁人志士,我们也见不到。此时思念宇宙之大,历史之长(有多少豪杰被淘汰,有多少丰功伟绩被淹没),不胜感慨悲伤,禁不住涕泪滂沱。
诚然,人生在漫长的时空内,确实是非常渺小的。我们生生世世受自己业力的牵缠,流转于生死苦海,六道轮回之中,随业受报。今生幸得人身,在十法界之中,也算占到中间的地位。但是人生不过数十年光景,转眼即逝,所谓「呼吸一息不来,就成隔世」;试问,在这数十年光景,生活于营营役役的红尘世间,所为何事,将来死后,又往何而去呢?
其实,人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这就是「生死大事」。我们要认识生死,了解生死,体取生死的本性,从而超越生死。
永嘉玄觉禅初见六祖的时候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死是一件大事,大家要依照佛陀的方法去修行,早日摆脱生死的束缚,因为无常很快就要到了。无常者,即死亡的日子。但是,大多数众生都错认了人生的意义,费尽心思,只集中于衣食住三件事上,消磨一生的岁月。财色名利的欲海,淹没了不少豪杰。古德讲:「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当人要离世的时候,试问一切物质,包括钱财资产,有哪一样可以带走的呢?
凡夫一生所费的心机,都是集中于有为的生灭法上面,对自己的灵性觉知,本有的不生不灭佛性,没有兴趣去探讨,也没有时间去参究。其实,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众生皆可以成佛。当众生经过修行,将惑业去尽,他的不生不灭,常住真心的功能,就能够显露出来。在这个时候,他就能够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痛苦,常住于永快乐之中的。
各位,这个「常住真心」,就在你的内心深处,佛经称之为诸法实相、真心、妙心、佛性,诸法空相、实相般若,有待你去发掘、探讨和体证。你有没有去珍惜它的存在,并尝试去发挥它不可思议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