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毕,独自走到弥勒殿朝拜,只见殿前的通道上,遍铺着不少零落的花絮,微风中渗着冷雾。
罗汉堂后山坡上的枫林,上月还长满火焰般的红叶,如今已露出了光秃秃的枝干。到处遍布落叶,红的黄的,在葱绿的草坪上染出片片烂漫的斑彩。我不禁自语道:「又是温哥华红叶秋风的时节了!」。
比较香港,这里的秋天来得清净,却令人更感瑟缩与荒凉。这可能是由于温市地广人稀,而且家家户户门前的花草树木都很茂盛,使人较易从大自然的荣枯中感受到季节的更迭。
秋天向来带给人悲凉,萧条的感觉,尤其是落花的景象,使人易生伤感。自古以来,诗人对落花所表达的,多是哀惋的诗篇:如「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些都是抒解愁意的话。不少人往往将一朵含苞的花,从蓓蕾初绽,继而灿烂缤纷,乃至凋零散落,譬喻人间生老病死的过程。这不过是落花悲观的一面。
其实,花开花落,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延续,无尽的机缘聚合。花的荣枯,它的孕育与成长,展示了佛法中所阐述的忍辱、布施、持戒与精进「波罗蜜多」(注一)呢!
它们未绽放的时侯,任凭风雨呼啸,还是默默地忍受着,慢慢地积攒着力量,到了众缘成熟时,就毫无保留地把它们最美好的一切 — 千姿百态、芬芳香气、绚丽色彩 — 献赠给人间 。这岂非它的「忍辱」与「布施」精神?
花期于四季中交替有序,守时守分;在规定范围内生长的花朵,亦不会攀占到其他植物上。这岂非它的「持戒」精神?
寺前的妙德园中,仲夏时姹紫嫣红的百花早已凋谢了,如今只有些倔强的紫罗兰,海棠与雏菊,还傲然婷立着,像准备向冬天挑战。我凝望着一堆堆蜷缩在泥土上的枯瓣,心中想:这落花正为它与它的同类,努力地延续另一期的生机呢!。这是生生不息的「精进」啊!
在斜风细雨中,它们翩然飘落,回到自己的归宿,与大地融为一体,是为了准备滋养明年的花儿。这是因为它们不忘本,正如龚自珍在他《离京》的诗句中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些凋谢的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即使落到地上,亦会化为春泥,依旧护持着枝上的花朵。
朋友,我们应该向花学习:风雨时,安心忍耐;绽放时,尽心竭力,零落时,心无罣碍,为大地培育无尽的生机。
……………………………………
清早在枫林中漫步,踏着金黄斑驳的落叶,秋意来得比观看落花更浓。古德所谓「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感受,大约就蕴藏在这些深沉的景象中。
我俯身拈起一片枫叶,凝视着它丝丝缕缕的脉络,不禁驰想:
去年冬天,你也曾是一片枯叶,飘落到地上,渐渐化为泥土,变成养料,潜伏在树根内,静静地忍受着地下的潮湿与黑暗,默默地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一日清晨,春雷的霹雳声把你惊醒了,你拼命往上爬,钻到枝丫上去,成为一枚新生的幼芽。这时春天已经降临了…。
你迅速成为一片嫩叶,从阳光中分享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滋润,渐渐长成一片茁壮的绿叶,令人一见心生喜悦。
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蜂蝶虫蚁,狂风暴雨侵袭的时期。幸好你安然忍受,度过了暑天…。
蝉声渐竭,代之而来的是寒悄的秋雨。你的碧绿不知不觉变成了金黄,但你还是翘首伫立,依然显示着勃勃的生机…..。然而,一场暴风雨把你从枝头上刮下来了,但你落而无憾,回归大地的怀抱,重新展开另一个生命的循环。
……………………………………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地上一簇簇飘落的黄叶,在未来的一年间,会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盎然生机;所以,万物的生灭只不过是转形易相而已,其生命本体是不生不灭的永恒啊!
朋友,你可知不少缘觉圣人(注二)独自在山林修禅观时,是由于观察「飞花落叶」,而感悟世间无常真理的吗?
世间万物无一不在刹那生灭变化之中,所以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时序。凡生者必灭,这就是宇宙人生的无常真理。
但是,无常不是消极的,无常使生灭相续,带给人生无限的光明,无限的生机。试想:如果一切现象永恒常住,则虚空将会被万物所充塞,变成一片死寂。由于万物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才有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等现象。
无常虽非消极,但毕竟是苦,所以《 大般湼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唯有超越此生灭世界,才能解脱时空的障碍,不被生死、烦恼、痛苦、人我、是非等种种无明所束缚,证入永恒的本体 — 湼槃之乐。
啊!平凡的「飞花落叶」,竟能为我们启示出「波罗蜜多」与「无常」的妙谛,我感谢你们!
(注一:佛教名词:全称六度波罗蜜多,梵语sad-paramita,「波罗蜜多」意译为「到彼岸」,即菩萨修行到菩提彼岸的六种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注二: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指在无佛住世或无佛法时,独自悟道成圣的修行者。这类行者,因先世所作的福德愿行,今世不必从听闻佛法即能自生智慧,藉观察大自然的飞花落叶等小因缘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