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之樂

Teachings

《菜根譚》說:「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但是,習慣了繁忙生活的人,有多少會因太閒而「別念竊生」呢?大多數都是因太忙而「真性不現」吧!試想:住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內,推開窗戶也不一定能看見天空,又怎能耽樂「風月之趣」?在車來人往的大街上,速度稍緩亦可能被吆喝,又怎會有閒情逸緻,去觀賞路旁的亭亭棕樹,或傾聽廣場上噴水池的淙淙水聲?

今人應該仿效古人,學習培養喜愛大自然的興趣,選擇適當的時間,暫且放下煩瑣的事務,到遠離塵囂的佛寺內「掛單」一番,洗洗在城市中所沾染的財色名利俗氣;另一方面亦能參與梵剎的禪修生活,達到修心養性的目的。這樣一舉兩得,確實是舒緩壓力,調劑身心的妙法啊!

自古以來的學佛者,無論緇素,都喜歡訪遊深山的古寺名剎。其中一位最突出的「雲水居士」(「雲水」指到處行腳參學者),就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從他的詩集中,我們可意會山居之樂,現試摘數篇與讀者共賞,以啟迪佛門行腳參學之趣。

白居易有甚多雋永的佳作,都是在宿寺其間吟詠出來的。每年的四月間,他喜歡登上江西廬山大林寺小住十數天。對他來講,在莊嚴清淨的梵剎內,攝心參禪念佛,是人間的賞心樂事。有一次,他早課後在大雄寶殿外踽踽經行,見到盛放的桃花,便寫了一首禪意盎然的七言詩,題名為《大林寺桃花》,頗能道出山居之樂: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該寺的開山祖是東晉的曇詵大師。相傳他在講經堂外廣植大量桃樹,歷經數代而成繁茂桃林,故名大林寺。每年的四月間,當山下的桃花都凋謝了的時候,大林寺的桃花才開始盛放。山上的氣候清新,花期比城市較長,因此白居易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古代詞人喜歡讚頌春天的明媚,同時也經常喟嘆它的無常短暫。「長恨春歸無覓處」,在熙攘塵世生活的人,時常都想得到片刻的清淨心,就好像當春天消逝後,詩人要重覓春天的氣息一樣;可是逝去的春天,今年又怎麼會重返大地呢?所以他說「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是暗喻凡夫在塵世中沉浮,永無止境地追求名利富貴,就算是淡泊者也不能脫離貪、瞋、痴的垢纏,生、老、病、死的煎熬;倒不如放下一切執著,轉入深山中的佛寺來居住。這裹永遠有春天的氣息,梵剎叢林的清修生活,能令人心境寧靜致遠,清淨和諧。

白居易寓居過不少佛寺。他曾經住在蘇州天平山的一間古寺,附近有一澗清泉,名為「白雲泉」。他經常在午齋之後,手持念珠,在白雲泉旁邊靜坐念佛。有一次,他凝神觀看著汨汨流響的清泉,心境豁然開朗,從心底中吟詠出一首《白雲泉》詩: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天平山」上的白雲隨風飄逸,自由來往,不會眷戀著山色之雄偉;「白雲泉」的清水流淌不息,亦不會滯留於泉澗之閑逸。既然沒有眷戀和滯留,即是放下了執著,達到了「無心」與「清閑」的境界,所以詩人說「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既然如此,那麼這流逝不息的泉水,又何必離開清幽的佛寺,奔沖到山下去,令人間添加不必要的漣漪呢?

白居易亦曾經在淨宗名剎靈岩寺「掛單」。他在該寺雲水堂留下一首詩,題名《靈岩寺》:

「館娃宮畔千年寺,水闊雲多客到稀。

聞說春到更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

靈岩寺位於江蘇吳縣木瀆鎮附近的靈岩山上。春秋時期,越王為了討好西施,在此山建「館娃宮」作為行宮,而該寺就在當時「館娃宮」的旁邊建造的,因此白居易說:「館娃宮畔千年寺」。

「水闊雲多客到稀」,山寺周圍有很多溪澗,到處潺潺流水,台階濕滑,再加上雲霧繚繞,所以香客甚為稀少。當白居易登臨此山寺時,正值初春季節,雖然春回大地,萬物向榮,仍然引起白居易思古的惆悵。因為古人越王、西施和昔日的「館娃宮」都已經渺無痕跡了,令人感慨繁華不再,盛衰無常。這時,一僧人的影子在百花中幌動,原來是雲遊十方後歸來的禪僧。在無情的時空內,喜見有情的歸僧,返回家廟的懷抱,所以他說「百花深處一僧歸」。

晚年的白居易專修淨土宗(念佛法門)。他時常召集一班居士去香山寺拜佛或參加「精進佛七」法會。因為他每年在香山寺留宿的時間頗長,所以時人稱他為「香山居士」。白居易在香山寺留下一意境深邃的七言詩:

「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愛風巖山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棱。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做此山僧。」

香山寺在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的附近,風景優美,所以晚年的白居易,經常退隱香山寺。空門寂靜,伴鳥隨雲的清修生活,對他來講,比紅塵滾滾的宦官幕僚更有意義。在政治場上追求名利權勢,終日勾心鬥角,一不小心,不單禍害人民,而且會使自己喪失生命;如今在香山寺奉佛持齋,於和風之中攀越松嶺,戀月潭邊默然念佛,有無限的清逸情趣,所以他說,「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做此山僧」。寺院的環境,使他悠然神往,憧憬自己來生必會成為香山寺的僧人。

各位,山居佛寺的清修生活,令人怡情養性;曠野的湖光山色、層巒疊嶂,乃至一溪一澗、一花一草,都是提昇智慧,淨濾冥想的「增上緣」。長久住在喧鬧城市的人,能夠一時擺脫繁瑣事務的牽纏,登上寂靜的雲煙深處,參禪念佛,確實是饒有一番真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