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緣》一2017年9月貴州探訪之祣

文章

我們兩位《慈恩緣》義工16號早機從深圳出發,8:15已經到達貴州遵義機場,由特意從天津趕來的小鍾和當地的朋友小謝接機。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仁懷市茅台鎮一所中心小學。小鍾介紹了他的朋友宋友君老師給我們認識,校社很大,現有1200個學生。

我們與校方代表開會,簡述了《慈恩緣》是一個海外的民間自發慈善團體,主力是在國內扶貧助學,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解決生活及求學的困難。幫助孩子的目的,是想讓他們有多一點知識,互相影響,改善貧窮生活。同時也希望那些曾受幫助的學生能夠珍惜,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念,對別人關懷,傳遞愛心, 將來回饋社會和幫助其他人,因為他們是未來社會的棟樑。

校方介紹貴州企業比較少,大部分是酒廠, 所以工種相對也很少,因此男子很多去了外地工作,家中的孩子都是留在鄉間由媽媽或祖父母照顧。這里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從農村搬到城鎮來,因為鄉村學校已經比較少,很難聘請老師任教,因此為了孩子教育便遷往城鎮居住,搬進城鎮後能找什麼工作做?事實上他們文化水平低,很難找到好的工作。父親也因此多前往外地打工。這樣他們的生活擔子很重,因為要負擔租金和日常生活費用。如果住在鄉村裏,不用付租,也可以自己種植來過活。

 

宋老師很希望學校裏成績優異,但家庭貧窮的學生可以繼續升學,所以利用工餘時間來整理學生資料,希望能夠找到有心人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學生。

午餐後宋老師便開始陪同我們探訪和了解六位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情況。

第一個學生名叫陳濤 – 是剛升讀初中的12歲男生。他有媽媽和妹妹,爸爸 已經再婚沒有照顧他們,靠陳媽媽做無牌小販過生活。

陳濤患了”性早熟”病,幾經尋醫,年初才診斷這個病症, 現在他已經在接受治療,每月要往重慶看病打針,每次醫療費用多達四千多元,還需要接受醫治2-3個月。陳媽媽說醫保不包括這個病症的,所以他們要自己負擔這個巨大的醫療費

陳濤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且他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  宋老師眼看她們一家人的生活有困難,花了不少時間來說服他接受別人的幫助。

當說及陳爸爸, 陳濤和媽媽忍不住流下淚來,原來他的爸爸更改了電話,沒有任何聯絡了。從他的眼裏看到一絲的怨恨,在離開前,跟他解釋不要怨恨爸爸,要學會感恩,感謝媽媽和老師。

 

第二個學生徐程 , 一個11歲樂天的男孩,就讀六年班。每天六時出門,走路一個多小時上學,放學是跑回家的。

徐爸爸是聽障人仕,只能在工地上做些收入微薄的工作。徐媽媽患有輕度弱智,不能工作,幸而外公提供了現時的居所給他們居住,外婆也常照顧他們。

他喜歡的學科是數學,有80至90分。我們告訴他明年上中學了,要學習獨立,不要依賴外婆了。跟著給他講佛教的基本道理 – 止惡,行善,度眾生

 

第三個學生孫德華,  一個快將13歲的瘦小男孩。爸爸因病在2016年病逝。他還有一個身體二級殘疾的哥哥,為了讓弟弟上學,自願輟學當理髮學徒,薪酬不多。媽媽在酒廠做煮飯,收入是千多元一個月。

他剛升讀初中要寄宿,每月交食宿費用,家庭的負擔便更加大了,因為孫爸爸去年病逝,還要清還債務,房東體諒他們的困難,減收租金100元,只收400元一個月。

孫媽媽小時候沒有讀什麼書,所以她很想兒子能夠讀書,不要像她,能夠有好的將來。

孫德華是一個優異生,會主動幫助同學,他喜歡語文(英文),喜愛運動和電腦課,但是家中沒有電腦,只能在學校練習。他的理想是考到好成績,將來當老師。

 

第四個學生叫李蕊,是一個12歲的長髮女孩,她是比同齡的孩子較為矮小。

李蕊一直由媽媽撫養,她們以前是住在很偏遠的家鄉,以種田為生。父母兩年前離婚,李媽媽什麼保償也沒有拿到,現在工廠當清洁工,月薪只有千多元,李蕊讀書的成績全靠老師的輔導。課餘會幫忙做飯,洗衣服。她喜歡畫畫,理想是將來做畫家,我們看她的作品,真是畫得很好。她還喜歡唱歌和跳舞。

李爸爸離婚後也有補貼她們一些生活費用的,不幸發生了意外,手術後變成全身癱瘓,而且說話不清楚,需要李蕊年老的祖父母照顧。李媽媽在放假有空的時候便會帶同女兒探望和照顧他。

最後在離開前給她們鼓勵,她會得到支持的,要繼續努力讀書。

第五個學生是楊鵬, 個子很瘦小的男孩,很難相信他已經12歲了。媽媽在他出生20多天, 便離開了不知所蹤,後來爸爸說去找媽媽回來,也一去無蹤了,他只能跟著年紀老邁的爺爺奶奶,住在山上一所殘破的屋子,和隔鄰的伯父以及三個堂兄姊一起生活。

要去探訪他的家庭並不容易,我們坐著的車子由大路轉入上山崎嶇的小石頭路,也要花廿多分鐘才能到達。

伯父出外工作。爺爺為了幫補家計,每天仍會在街上背著背兜,但是很少人給他東西背負,因為怕年紀大危險,所以收入非常少。奶奶現在的身體也不太好

由於楊鵬不是孤兒,所以政府也沒有補貼他們任何生活費用。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徒步回學校上課,來回所需時間超過四小時。

楊鵬是很乖巧聽話的孩子,平時幫忙家人在屋後山上種植農作物。 家訪期間,得知楊鵬的堂姊正讀高三,成績優異,靠自己周末打工賺生活費,明年高考了。

在離去前,讓宋老師轉告奶奶,如果她的孫女兒考上大學,可以通知我們給予幫助。。

 

最後探訪的學生李源華, 這個11歲的女孩子,相比其他所探望的五個學生, 她是發育最正常。

她爸爸犯事坐牢了,媽媽再婚,她跟叔叔一家人住已經十年了。當問及她有沒有寫信給爸爸時,她說已經記不起爸爸是什麼樣子了,不知怎麼寫。她課餘也幫忙做一點家務,經常跟小狗玩耍,以前成績很好,現在退步了。 宋老師說可能是因為轉換了班主任所以影響了她的學習情緒。在離去前鼓勵她要努力讀書,不要浪費時間在其他事情上。

 

這兩天也有機會跟學校領導及其他老師交談,其中胡斌主任也跟隨家訪,他們都讚嘆《慈恩緣》的工作,表示眼看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由於家庭環境而不能繼續升學感到很可惜,老師能力所限,不能資助那些貧困的學生,只能間中給他們一點小物資以表關懷。現在有了海外華人的支持,他們會呼籲老師們在任教的班上,多留意這些需要援助的學生個案,而且這間中心小學也管理屬下有六間鄉村小學,農村還有更多貧困家庭,也可以發動鄉校老師提供資料。當下宋老師一力承擔,表示願意親自去視察、考核、整理資料,也會定期去家訪,讓善款落實。

老師們又提到現時上初中的學生比前多,但是上高中比較少,能上大學的更加少,因為國內一般的大學是沒有學生貸款的,只有好的大學才可以讓學生申請貸款。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每年需要一萬元,一般農村的家庭是負擔不來的。 他們也同意當地的老師沒有北京和上海那麼專業,部份老師的英語不好,培訓老師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們表示 回港後會嘗試聯絡一些大學或慈善助學機構,看看可否安排有自願者前往教授英語, 屆時讓全鎮老師也能參加,這樣的援助教育更有意義。

後記:

我們回來後,經協商考慮,同意援助本學期的學生資料:

李蕊1200元     孫德華2000元   陳濤11200元 (含醫藥費)     楊鵬及其堂姊5000元

至於徐程及李源華兩位,待他們上中學時再作援助。

《慈恩緣》於9月23日匯款上貴州,翌日宋老師立即送達學生家庭,他們己親手簽收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