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花有緣

Teachings

——八指頭陀詩集讀後感

清朝詩僧頗多,但最具傳奇性的,首推八指頭陀。他只讀過三年書,而且從未學過作詩,但他即興吟誦出來的詩,首首都是文辭雋永,意境深遠,禪趣洋溢,親切感人的。他能詩而不能寫,時人將他的作品編纂為《八指頭陀詩集》十卷,風行於世。

八指頭陀(1851–1912),名敬安,字寄禪,湖南湘潭人,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幼年生活甚為坎坷,家貧失學,以牧牛維生。十六歲那年春天,他正在山坡牧牛,看見山上桃花盛開,燦爛奪目,徘徊其間,心情甚為舒暢。但是,頃刻間陰雲滿天,繼而風雨交加,殘花亂飛,棵棵桃樹都變得摧折凋零。他頓感人生無常,於是毅然投於湘陰法華寺,依東林和尚剃度出家。

有一年,他行腳至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禮拜,為了表示自已的虔誠,自燃左手二指,作法供養,因號「八指頭陀」。他本來不懂作詩,為什麼後來成為著名詩僧呢?這內裏有一段不可思議的感應故事。

八指頭陀在岐山仁端寺任行堂僧的時候,有一日,見到一隻病狗走入寺內,飢困求食,他慈悲心切,將牠飼養於大寮(即廚房)隱蔽處。當時寺內是嚴禁養畜的,查出會被罰遷單(逐出寺門)。但是,為了救活這隻可憐的病狗,他願意冒罰。正如《佛說阿難四事經》說:「當以慈心養育幼弱,見禽獸蟲蛾下賤仰人活者,常當愍念,隨其所食,令得稣息。」他決心要依教奉行慈悲心。

經過十數日後,這病狗也漸見痊癒,尚待數日就可為他另覓新主。怎料,方丈聞說有人養狗,突然要巡視大寮!頭陀惟恐養狗一事被方丈發覺,於惶恐情急之際,即時將狗驅走,並將飼狗的殘羹餿飯吞食而盡,以避嫌疑。這時狗蹤已渺,狗飯亦空,方丈疑心頓息。事後,頭陀回到寮房,口臭肚悶,吐嘔不已,經過一夜,起床之後,竟然心境朗然,智慧頓開,悟「文字般若」,對一切文字,及以前不明白的經句,洞然通曉。

據說這種境界,是從他不惜冒罰,飼養病狗的「慈悲心」與吞食狗飯時,對汚穢的「無分別心」所引發的。

當「慈悲心」與「無分别心」發揮至極點,刹那間就能覺悟真實智慧。

從此之後,他對任何有所感觸的景物,即能吐詞拈韻,吟詠成詩。有一首《雪後尋梅》,就是他不需推敲,不加思維,即興誦出的五言詩:

「積雪浩初晴,探尋策杖行,寒依古岸發,靜覺暗香生;

瘦影扶煙立,清光背月明,無人契孤潔,一笑自含情。」

八指頭陀喜歡梅花,他有一首詠梅的五言律詩:

「人間春似海,寂寞愛山家,孤嶼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來無色相,何處着橫斜,不識東風意,尋春路轉差。」

他亦性愛遊山,故其遊山詩甚多,錄不勝錄,如:

「禪心不及白雲閒,荏苒風塵老客顏;

一別林間驚歲晚,歸來紅葉滿秋山。」  (《歸茅山詩》);

另有:

「山僧性愛山,不樂人間住;

欲持瓢笠行,更入山深處。」      (《天童寺結茅》)

他特別喜歡住在植有梅花的山寺。他有七言絕句曰:

「我與青山有宿緣,住山不要買山錢;

山中歲月如流水,纔看梅花又一年。」

八指頭陀一生與花有緣:他母親是夢見蘭花而生他的;少年時他見到雨後零落的桃花而開悟;圓寂後他的骨塔埋葬於梅花林。所以,太虛大師寫八指頭陀的一生是這樣的:「夢蘭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終,以花為因緣,以花為覺悟,以花為寄托,以花為莊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