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

Teachings

宋朝歐陽修,年輕時排斥佛教,但是到了中年以後,卻皈依三寶,修學佛法。這位翰林學士,不但精於史學,亦是文學家,其詩詞清新自然,意境深遠。他晚年虔誠奉佛,自稱為「六一居士」(見註一),所以後人稱譽他的詩詞為「六一詩詞」。

歐陽修的詩詞,甚能表現人生無常變幻的境況,流傳後世的佳句頗多,如: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浪淘沙)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春日西湖)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红飛過秋千去。」(蝶戀花)

我最喜歡他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古時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各家各戶都製作燈飾作為展覽。上元夜叫「元夕」、「元宵」或「元夜」,所以他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去年的花燈節一片歡樂燦爛,是喜氣洋溢的現象。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寫出情人約會的時間,是當月亮升到柳樹梢頭的時候,見面後大家到處隨喜瀏覽,觀賞花燈。相聚歡樂當然是最欣喜的事。

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現在一年又過去了,事過境遷,「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元夜又到了,月兒已經升上柳樹的梢頭,花燈依舊光彩奪目,但是去年一齊欣賞花燈的人,卻没有赴約見面,使他感到憂傷寂寞,所以說:「淚濕春衫袖」。

佛法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是從時間的角度去分析一切事物:遷流變化,剎那生滅,萬象都是處於無常之中。眾生未能認知,反於「無常」中執常態,所以當環境一遇到變遷,就會顿時產生悲愁。「諸法無我」是從空間的角度去分析世間:萬事是無永恒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分散而滅。

歐陽修有另外一首同樣是感嘆時光消逝的詩,題名為「豐樂亭遊春」: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那些遊人毫不關心春天就快要過去,在豐樂亭前來來往往,不停地踐踏著滿地的落花。作者慨嘆遊人不知春光將逝,正在任意糟蹋春天的氣息,所以說:「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註:

註一  歐陽修自傳《六一居士傳》談到自號「六一」之緣由: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