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普陀山奇遇

Teachings

佛教平等,重博愛,慈悲救世。」–孫中山先生

 

近代辛亥革命的領導人,中國人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曾經遊覽過普陀山,而且還親眼見到不可思議的聖境。他將這件異事,記錄在「遊普陀誌奇」之中。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八月廿五日,孫中山先生視察舟山、象山軍港後,帶同胡漢文、鄭孟碩、周佩箴、朱卓文、浙江省民政廳秘書陳去病等一同去普陀山朝聖。一路上,但見四周鶯哥浩渺,水天一色,島上林木蔥蘢,山洞奇峻。潮音洞、梵音洞、水晶宮、千步山,仙人井等奇山丘洞,令人心馳神往,嘆為觀止。

中山先生感應聖境

孫中山先生一行拾數人,抵達普陀山後。稍事休息,續登「海天佛角」之天下第一名石。到山頂,舉頭一望只見左邊有座古寺叫做「慧濟禪寺」。孫中山先生在寺旁柔木請懷,欣賞在夕陽西下、雲霧繚繞的山色,內心充滿一種難以形容的喜悅。少焉,聖境呈現眼前,他在「遊普陀誌奇」中是這樣寫的:

當我遠望的時候,奇觀出現了。寺前忽然矗立起一座宏偉壯麗的牌樓,猶如仙境,寶幡在風中飄揚。有拾數位氣宇軒昂之不凡的僧人,好像出來迎賓那樣。他們的儀容英偉奇特,動作敏捷莊嚴。在排頭者之中間,有一個大圓輪,正在迅速不停地盤旋,究竟為何大圓輪在空中能夠轉動得這麼快呢?正當我思考的時候,大圓輪突然消失了;排樓和奇僧亦同時消失,我心內甚覺驚訝。查詢同行者,竟謂均無所睹。我素來腦海中,無神異之想,亦不知何謂靈境。但是當我環顧『佛頂臺』仰望山迹之間,內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好像宇宙就在我掌控之中。眼觀雲海,耳聽海潮,我覺得平生所經歷的事,從未有現在這樣清淨、這樣殊勝的。

各位,遊畢普陀山後,孫中山先生撰有《遊普陀誌奇》,以抒胸臆。其情、其景、其事,完全是真實的。想不到一代革命領導人,遊普陀山的時候,因與佛有緣,使他見到從未見過,又使其詫異的靈境。如果有人以為,這些是時有出現的海市蜃樓,或者佛光反照山川,而顯現的假象。那為何十數人之中,只得中山先生一個人見到呢?而其他的人則並無所見呢?聖境的出現,真是不可思議的。

去年,我應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鄉廣東新興晚霞寺邀請,為該寺重修後主持『如來聖像開光典禮』,藉以廣結善緣。參拜之餘,令我想念惠能大師這位禪匠的嘉言懿行。

禪宗六祖惠能,唐貞觀年間生於新州 (今新興縣),拜弘忍大師為師,唐開元年八月初三圓寂於新興國恩寺。惠能留下的法典《法寶壇經》,成為研究中國和世界佛教史、思想史、哲學史的歷史巨著。他和孔子、老子、孟子等一樣,雄踞在中國文化的殿堂之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偉人。新興是六祖誕生和圓寂之所,是新興引以自豪之處。

深受佛教教義影響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月,中山先生揮師北伐前,親率眾往嶺南古刹南華寺,參謁遊覽禪宗六祖惠能之南禪宗祖庭。事畢,在寺內就餐。孫中山先生就中國禪宗的重要派別南宗之事,與大家作了交流與探討。其間,中山先生詢問在座各位,可知六祖所傳真缽之事。中山先生隨從秘書田桓應聲回答,謂「此即佛家所傳之真缽,一在印度,一在南華。」中山先生即請方丈取出真缽,予以證實。中山先生還語重心長告知各人:「汝等須知,佛教平等,重博愛,慈悲救世,主旨正復相同。」

縱上所述,可知孫中山先生與佛教有很深的佛緣;他的大同思想,深受佛教教義的影響;他的革命實踐,多少有着佛教「靈境」的驅使。

國父親述所見靈異,不信佛教者也肅然起敬,咸生信心;已信佛者,更加堅定。

 

附:

國父親書《遊普陀誌奇》原文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趣遊普陀山。同行者為胡君漢民、鄧君孟碩、周君佩箴、朱君卓丈.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君去病,所乘『建康』艦艦長則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驕陽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門道階,引至普濟寺小住,由寺主了餘喚詢将出行,一路靈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絡繹迓送於道者,纡迴昇降者久之也。登臨佛頂山天燈台,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已而旋赴慧濟寺,纔一遙瞩,奇觀現矣。則見寺前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幡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乎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間,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

既入慧濟寺,亟詢之同遊者,均無所睹,遂詫以為奇不已。余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然當環眺於佛頂台時,俯仰間,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濤白,烟螺數點,覺生平所經,無似此清勝者!耳聽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嗚呼!此神明之所以內通。

已下佛頂山,經法雨寺,鐘鼓鏜鞳聲中急向梵音洞而馳,暮色沉沉乃歸,至普濟寺晚餐。了餘、道階精宣佛理,與之談,令人悠然意遠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