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

Teachings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一句的主詞是「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否一樣呢?各位,「觀自在菩薩」即是「觀世音菩薩」。那麼,何以又叫做「觀自在」呢?

「觀」是了達、查察的意思,這不一定是用眼睛去觀看,也可以用心靈去觀照的。這尊菩薩能够觀察眾生懇求救助之心,以大慈大悲的無礙神力解脫他們的痛苦與煩惱,所以「自在」是無礙、解脫的意思。

「觀自在」亦含有「因中自利」,「果上利他」的意義。

因中自利

這尊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用般若妙觀智由耳根一門深入,修習禪定而證入「三摩地」。「三摩地」即是梵文 Samadhi,意譯為「正定」。根據《楞嚴經卷六》的記載: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經文講述的是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向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大眾報告往昔修行成道的經過。他說,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觀世音佛,他就在觀世音佛前發大乘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觀世音佛教他「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即是從三個步驟:聞、思、修來學習佛法。先聽聞佛法研究經典,再思維其理,並依法奉行修持,才得以順利進入「耳根圓通」法門的境界。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觀世音菩薩是由耳根修行,從聽聞世間一切音聲不起妄想分別,能够反聞自性不為聲境所轉,修成到耳根圓通,證入諸法實相得大自在解脫,所以稱為「觀自在」。

果上利他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心為本懷。凡世間一切眾生,遇有災難的時候,如果能够一心稱念菩薩的聖號,菩薩智慧觀照於十方,即時就能產生感應,起大悲心尋聲救苦,無求不應無苦不拔。所以,《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由於觀世音菩薩以妙觀察智平等觀照,普濟十方眾生,其神通自在無礙,故稱為「觀自在菩薩」。

何謂自在

根據《華嚴經》,菩薩有十種「自在」:

第一是「壽命自在」,菩薩已經超出三界,了脫分段生死,所以壽命無量。

第二是「心自在」,我們凡夫的妄心隨外境而流轉,一時貪,一時嗔,一時癡,以至煩惱無盡受苦無量。但菩薩心無罣礙,不為外境所纏,所以得大自在。

第三是「業自在」,菩薩沒有了垢業的牽纏,已經斷除業障惱,得大解脫。

第四是「受生自在」,菩薩可以隨類受生,隨緣示現,即是《普門品》所講:應以何身得道,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第五是「聖解自在」,菩薩通達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

第六是「願自在」,菩薩發願要做的事業必得圓滿。

第七是「如意自在」,菩薩具大神通,變化自如了無障礙。

第八是「法自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說一切法,普令眾生受法圓滿。

第九是「智自在」,菩薩具大智慧,辯才無礙。

第十是「財自在」菩薩資具無量,應緣而生,能施予無量眾生滿其所需。

菩薩的聖號都是依其宏願、法門、功德和慈力而建立的。八地或以上的菩薩,修行已達到自在無礙,任運自然的不可思議境界,所以從廣義來說,都可以名為「觀自在」。

各位,「觀自在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感應的事迹也特別多。大家時常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南無觀自在菩薩」,必能消除災難業障,增長福德智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