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未了便來勾

Teachings

有朋友認為學佛一定要有清閒的時間才可以實行。一般人每日工作繁忙,又要照顧家庭,還哪裡有時間去誦經、念佛、坐禪、拜懺或鑽研經論呢?最好的學佛時機,他認為應該是退休後無牽無掛的時候吧!

只是佛門有句話:「莫道老年才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人的生命是無常的,不一定等到老年才會死亡,一旦中途辭世,「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怎知道來生還有沒有機會再學佛呢?

從前有一大富長者,名叫張祖留。他跟鎮外一間古寺的老僧是知交。這位老僧時常勸勉張祖留修學佛法,他說:「張居士,老衲與你相識多年,請恕我直言。你現在富甲一方,妻賢子孝,按理應早些放下繁瑣的事務,潛心修學佛法。須知人有生、老、病、死,任你享盡榮華富貴,始終都會轉眼成空的。所謂生不帶一文而來、死亦不帶一文而去,不如早些持齋念佛,勤修念佛法門,了脫生死,往生西方,不用再在六道之中輪迴,這是為了你的生死大事著想呀!」

張祖留答道:「弟子非常感謝老和尚對我的關懷,但是我還有三頭大事還未了結,哪有心情去修學佛法呢?待我了結這三頭大事再念佛也未遲吧!」

老和尚就好奇地問:「還有哪三頭大事未了結呢?」

張祖留便答道:「我的第一頭大事是我家的祖墳還未重修好;第二頭大事是我小兒還未娶妻;第三頭大事是小女還未出嫁。待我將這三頭大事完成後,心裏再無牽掛,我便會誠心念佛的了,不用替我著急吧!」

老和尚聽後亦無言以對,就道別而去。

半年過去了,有一天,老和尚在方丈室靜坐,忽然聽聞村中有喇叭鼓樂聲哀鳴,便走入鎮中查問一番。原來是張家為張祖留辦理喪事,張祖留於幾天前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了。老和尚拈香弔祭張祖留,誦經超度之後,寫了一首輓詩:

 

「我有摯友張祖留,

勸他念佛說三頭,

可憐閻王無情面,

三頭未了便來勾。」

 

可憐張祖留將三件小事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來處理,以至延誤了時間,未能修學到佛法,便一命嗚呼了。

各位,我們都是業縛凡夫,從無始生死以來,縱貪瞋痴,肆殺盜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藥師寶懺》云:「眾生垢重…(中略)…所結冤業,不覺不知,日深日厚,以致促長壽而夭枉,削富饒而貧窮,折子女而孤獨,罹斯九橫,墜墮三塗,紛紛苦果,自作自受,種種惡報,或現或後,纖毫無差,遲速必報。」修學佛法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但必須要虔誠,精進和持之以恆才有感應的。

很多學佛者對平日的修持(如念佛,拜佛,誦經,念咒等)甚為懈怠;一旦遭遇到突然而來的逆境(如疾病,或意外),對死亡產生恐懼時,才拼命祈求佛菩薩的護佑,這種「臨急抱佛腳」的求助心態,缺乏了誠懇和清淨,未必能與佛菩薩的宏願相應,以致所求的願望不能遂意。須知祈求佛菩薩時,那種不可思議的感應,是在清淨至誠的心識中體現的。

殷勤的讀者們,我們應當把握現在寶貴的光陰,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修學佛法。在家居士每日再繁忙,也必須有規定的時間,讓自己的身心安靜下來,或禪坐,或拜佛,或持咒,或誦經,或拜懺,以消除業障和培養菩提心。難道你連三十分鐘的時間也剩不出來嗎?無論你有多少頭大事要做,亦不應荒廢每日的修持;因為,正如張祖留長者的情況一樣,閻王是無情面的,慎防他「大事未了便來勾」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