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楊柳風

Teachings

宋朝志南禪師有一首山居詩,描述了他在風雨中經行時那種超然脫俗的心境: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禪意盎然:春天杏花盛開,與點滴的雨水凝聚而飄落,像天雨寶花,繽紛而下。但志南禪師不會被這些花雨沾濕衲衣的。這境界仿如《維摩詰經觀眾生品第七》中所敘述的「天女散花」公案一樣:

「……有一天女在空中,把許多天花散落至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及諸大菩薩的身上。當這些天花落至諸菩薩身上時,隨即紛紛掉散於地上;但當天花落至眾大弟子身上時,便都沾在他們的身上,儘管他們用各種辦法去抖擻,亦不能去掉天花。」

 這時天女說:「……天花不能沾染在諸菩薩身上,是因為他們已經斷除一切分別妄想,因此外界之色、聲、香、味、觸等都不能垢纏他們……舉凡結習煩惱已滅盡者,天花一落到他們的身上,便會散掉於地上。」

杏花雨好像要沾濕志南和尚的衲衣,卻又未能沾濕 —— 這是譬喻外境不能污染禪者的清淨心,六根對六塵(註一)不生分別妄想,漸趨「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

清風在柳枝間迎面吹來,並無絲毫的寒意,因為修道者不為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註二)所動,何況是吹面不寒的楊柳風?

朋友,「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禪的境界,常吟誦思惟之,使人心境超然脫俗,消除煩惱。                              

註一:人體有六根,即六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外界有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六識」,即「眼」對「色」生「眼識」、「耳」對「聲」生「耳識」、「鼻」對「香」生「鼻識」、「身」對「觸」生「身識」、「意」對「法」生「意識」。六根六塵六識統稱為「十八界」,是眾生精神世界的總相。眾生因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遍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惛昧真心,造貪嗔癡殺盗淫妄等惡業,故六境猶如盜賊,能劫奪一切善法。

註二:八風:即(一)利,凡有益於我,皆稱為利。(二)衰,凡有損於我,皆稱為衰。(三)毀,即毀謗,謂因憎其人而訕謗之。(四)譽,即讚譽,謂因喜其人,必以善言讚譽之。(五)稱,即稱道,謂因推重其人,必在眾中稱道其善。(六)譏,即譏誹,謂因憎其人,必妄構事實以譏誹之。(七)苦,即逼迫之使其身心遭受痛苦。(八)樂,即歡悅,謂遇好緣時,身心皆得歡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