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

Teachings

犯戒現報

根據《報應記實》的記載,於金朝年間,有一位法號含輝的和尚,年約四十餘歲,在浙江臨海觀音寺掛單,平日除了隨眾參加五堂功課之外,亦擔任寺中僧職,作務不辭勞苦,頗得方丈和尚的器重。

有一天,含輝經過一家狗肉店,這位平日嚴持戒律的和尚,竟然禁不住香肉的引誘,垂涎欲滴起來。他偷偷地溜進店內一隅,吃了一碟狗肉。當含輝回到寺院療房的時候,突覺全身發熱,而且還長了十多個大毒瘡,痛入心脾;而最奇怪的是,他越是想遮蔽毒瘡不讓別人看到,痛楚就越發厲害、彷彿冥冥中要他將毒瘡顯露於人前,以儆效尤一樣。

《地藏菩薩本願經觀眾生業緣品第三》記載:「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破了戒的含輝,不但要承受毒瘡的痛楚,而且每當他想起這段經文時,心內對未來的果報產生了恐懼,終日怔悚不安。這時他才知道,原來違犯了戒律後,那種愁憒憂怖的心緒,比身體的痛楚更難忍受。

含輝遍訪名醫仍然束手無策。他自覺這是前世的冤孽作祟,使自己糊里糊塗地犯了食肉戒,於是每日忍痛長跪在佛前,虔誦《金剛經》以求懺悔。

有一晚,含輝在夢中看到十多個沒有頭的士兵,從血淋淋的脖頸內發聲斥問他:「你還記得我們嗎?」含輝驚恐地回答:「不記得。」這班無頭的士兵又說:「你前生曾經做過金朝的帶兵統領,我們十八人都是你的部下。你命令我們守住山頭的關口,其中有兩個士兵不守軍紀,下山遇到一個少婦獨行,將她強暴輪姦了。受害的少婦告狀,你大發瞋恚,還未將事件的真相調查清楚,就將我們共同守山的二十個士兵全部以軍法處以斬刑。那兩個犯法的士兵固然罪有應得,但是我們其餘十八人是清白無辜的,卻被你冤枉處死。

「這個冤仇不能不報。我們已經跟了你好幾十年,因為你今世出了家,是個守戒律的和尚,朝夕有護法神保護你,所以對你不敢侵犯,可是你吃了狗肉,已經破了戒,再無護法神保護你,我們就可以乘機侵入你的體內為毒瘡,要令你受盡痛苦的折磨而死。你現在誦《金剛經》求解冤,使我們霑賜誦經功德,姑且饒你三年,將來再來向你索命。」

第二天,含輝的毒瘡霍然痊癒,痛楚盡消。大家都認為這是他虔誠誦經及懺悔的功德。含輝因為平日忙於寺內的經懺佛事,而且對噩夢一事亦半信半疑,所以再沒有繼續虔誠持誦《金剛經》及懺悔,以求解脫冤業。三年之後,含輝和尚果然因毒瘡復發而死了。

因果報應,真是絲毫不爽的。

積善補相

唐朝宰相裴度為人賢德仁厚,奉佛虔誠。因為他曾親自督戰平定淮西,為朝廷立了大功,所以受封為公侯,權位極高;但是他卻沒有半點驕橫之氣,還不斷地培福積德。

根據《歷史感應統記》,裴度少年的時候貧困潦倒。高僧一行禪師曾經給他看相,說他「目光浮露,縱紋入口,須防餓死,要廣行善事以補厄運」。後來裴度皈依三寶,篤信佛法,並且發願要積極行善。雖然他家貧無力以資財濟世,但經常以自己的學識及正確的知見去布施別人,例如提倡公眾義學,自建私塾教育貧童,勸勉紈誇子弟改惡向善。凡有被冤枉或受欺凌者,必代為奔走衙門,伸張正義,排難解紛。裴度於數年間孜孜不倦地廣積了很多善事,鄉鎮內很多人對他的德行都嘖嘖稱讚。

後來,裴度再與一行禪師相遇,禪師驚嘆地說:「閣下陰騭特盛,日後必貴極人臣!」裴度聽後便立即笑道:「從前法師說我面相不好,須防餓死,今日相遇,你竟說我將會顯貴。此話怎解?」禪師說:「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又不如一點之心。看你的面相,須防餓死,看你的心,還當極貴!」

禪師的意思是說:如果要看相,觀察人的七尺之軀,不如細看一個人的面相,因為全身最重要者莫過於人的面部。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都在頭部,所以相七尺之身,不如相一尺之面。而因為鼻處於面的中心,又是生命呼吸的出入處,所以面部最重要的是在於鼻。但是這三寸之鼻又不如一點心重要。因為萬法唯心,《起信論》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眾生的心識是迷悟的根源,所以一切善惡業,都是因心逐境而生的。業既有善惡,所以相亦有優劣。修心可以消業,業消而相自改,再培植德行,自可增長福慧。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眾生的心識是迷悟的根源,所以一切善惡業,都是因心逐境而生的。業既有善惡,所以相亦有優劣。修心可以消業,業消而相自改,再培植德行,自可增長福慧。

裴度聽了禪師的解說便問道:「話雖如此,但看相當然是看面相,哪有看心相的?心相怎麼看呢?」一行禪師微笑地說:「欲知天上意,須向雲中求。要明心裏事,須辨眼中神。看你的眼神,就能知道你心中的事。加上聽你說話,便知道你心地仁厚,氣度寬宏,而且你能夠時常幫助別人,廣積陰德。現在看你的目光澄注,紫氣貫晴,流露出一片祥和慈悲的神采,所以貧僧知道你將來一定會富貴長壽的。」

裴度後來果然出將入相,被封為晉國公。後世人有首詩紀錄這件事情:

「面相不如心相好,為人須要積陰德。

假饒方寸難積相,餓殍焉能享萬錢?」

「方寸」者,心也。古諺云:「修心補相」,只要心地善良,廣積陰德,利益別人,面相必會改善的。否則,為什麼本來註定死為餓殍的裴度,後來又會變為大富大貴呢?

由此可知,只要積德行善,氣質一定會淨化,相貌也會越來越莊嚴,因為相隨心轉,人的命運雖然由自己的業力所定,但亦有轉變改善的可能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