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七)

Teachings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崇奉佛教,並持長素。他寫有一首勸人戒殺放生的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祗是別形軀。」”

人類的肉與其他一切眾生的肉,都是一樣的,祗是名稱不同,所以被殺戮時,痛苦的感受也無異。

凡動物都有靈性,我們為何這麼殘酷,要宰殺牠們,食噉他們的肉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所以畜生和人類的體性是一樣的,祗是形相身軀不同而已。

自古以來,殺業的報應,甚為慘痛,現摘寫三則,以供讀者自省:


(一)夢中經歷宰殺痛苦

清朝嘉慶年間,陝西省蒲城縣有一縣官,頗信佛理,並受持「十齋日」(註一)。但他的夫人不單喜歡膻葷,還嗜好即宰即烹的鮮肉;為了貪圖口福,每日屠殺不少家畜,用以烹製各樣精美飲食。縣官寵妻深切,而且岳丈是朝庭高官,故此對夫人的殺生行為,亦不加以制止。

有一次,正值夫人生日,預備大宴親朋。早上,她親自吩咐廚師,安排豐富宴席。這一日,廚房內豬、牛、羊、雞、鴨、鴿、魚、蝦、蟹、鱔、螺、蜆等牲畜海產,被捆縛滿地,等候宰殺烹調,有些伸頸哀鳴,有些則掙扎求脫。縣官經過廚房,看到這情況,深為憐憫,頓生惻隱之心,於是勸夫人道:

「你欣逢生辰,這麼多家畜為了你的宴會,將被一一宰殺,實在可憐,你慶賀誕辰,應該行善修福,擺設素宴才對啊!」

夫人憤懣地說:「如果大家像你這樣遵守佛教,戒殺放生,數十年之後,畜牲不斷繁殖,比人類還多,全天下豈不是變成禽獸的世界?《三字經》也說:『此六畜,人所飼。』自古以來,牲畜就是供給我們作為食用的……」

下午,夫人回房寢息,於不知不覺間,好像自己進入了廚房,看到廚師正在磨刀;旁邊幾個侍婢,掃地的,斬柴的,燒火的…忙個不停。忽然,她的靈魂鑽入了豬身內,合為一體。此時廚師正走到小豬前,執著牠的四條腿,擺放在凳上,然後用力扼住牠的頭,手持利刀,猛力刺入喉部。夫人感到痛徹肺腑,隨即被投入煮滾的熱水中;接著把牠從水中掏出來,以利刀割裂頸部直到胸腹,夫人痛極難忍。她的魂魄,隨著抽出來的豬腸飄出豬體外,進入羊身,同遭宰殺,祗覺羊被殺戮的慘痛,更加倍於豬。

夫人驚懼狂叫,但她的幾個奴僕侍婢,站在廚師後面,目睹牲畜們被劏斬抽腸,拔毛剉肢,像是司空見慣的家務,大家還是談笑自若。過了一會,又殺雞宰鴨,夫人痛苦一一親身感受。

當各種宰殺完畢,夫人驚魂稍定的時候,老僕人拿著一條金色鯉魚走進來,夫人的魂魄又立刻投入鯉魚體內。一婢女歡喜地嚷著:「夫人最喜歡吃我燒的鯉魚,她正在午睡,趕快交給廚師剁成魚丸…讓我做給夫人吃。」

於是,廚師把活生生的鯉魚刮除魚鱗,抽出魚膽內臟,斬頭斬尾,夫人有如親受凌遲極刑。牠被放在砧板上,兩把利刀不停斬下,錚錚細剁。這個時候,一刀一痛,身體寸寸割裂。

最後,夫人極力呼叫,忽然就從夢中驚醒過來。她回想夢境,不覺汗如雨下,於是下定決心,取消宴席,從此戒殺放生,信佛持素。這件事記錄於蓮池大師的《戒殺放生文》內。


(二)膳官現報

根據《法苑珠林》記載:唐朝時,有一渤海長沙人,姓封名元,乃烹宰專家。唐高宗顯慶年間,封元被委任為御廚大官,掌理宮廷內膳食事務。

當時,西域于闐國王前來朝貢,乘便帶來草羊數千隻。于闐王委託封元,將這些草羊全數送往佛寺放生,以表崇佛教的悲。但封元一時利慾薰心,暗中將羊隻偷偷售給屠宰場,從中獲取暴利。結果數千隻草羊,全部被屠殺,成為食料。

龍朔元年六月某天,洛陽城下着傾盆大雨。封元路經宣仁門外的大街。忽然雷電交加,霹靂一聲,封元被雷電擊中,頸部折斷,身首異處,血流滿地,當場慘死。當時人群圍觀,大家看見都很驚訝地說:「此人死得如斯之慘,一定是做了些不仁不義之事,才有此報應。」

封元被雷擊斃,祇不過是現報而已,他死後還要遭受地獄的無間果報呢!


(三)女投豬胎

根據清末名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河北新鎮縣文安城有一位縣官夫人,中午在船上夢見她經已去世的女兒,被人捆縛,拿去宰殺,女兒慘痛呼號,把夫人驚醒。

她立刻命侍婢前去查探。果然,他們發現在隔鄰船上,正在宰殺一隻小豬,鮮血傾注盆中。夫人到船邊一看,衹見小豬橫臥在船頭,雙足被紅帶捆縛。在夢中,她的女兒也是被紅繩綑綁的。她確信這隻小豬是女兒轉世,悲痛至極。最後照價贖回小豬的屍體,回去安葬。

據侍婢說:「小姐生前最喜歡吃雞肉,廚房每日都要烹煮。每年為她而宰殺的雞多達七百多隻。如今遭此惡報,可能是殺業太重的緣故。」

佛經說,殺業深重的人,死後墮入地獄,受報完後,再轉畜生道,一一償還。聽來令人畏懼,大家切勿殺生,當行放生。


(註一:即於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持齋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