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弘法之旅

Teachings

跟著觀成法師的足跡

北海檳城怡保吉隆坡馬六甲

撰述:釋善慈思宏

攝影:思心

前言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佔人口二成以上的華人族裔,大多保留了中國人的優良傳統,除英語外,一般華人都能使用華 (國) 、 粵、閩等多種語言。二成以上的馬來西亞人是佛教徒,在十多年前, 香港的泉慧長老、聖一長老等大德曾往當地弘法。近年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常常會收到大馬信徒發來的訊息,說他們喜歡收看觀成法師的開示,期望能親睹慈容,聆聽法音。上月觀成法師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之邀,到大馬各地作巡迴弘法演講,全程有七場開示,逾二千多人共霑法喜。筆者榮幸能夠跟隨師父前往,經歷這一趟殊勝之旅,除了能親臨現場聽聞師父的開示,也參訪了馬來西亞的著名佛教道場,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當中不泛趣聞軼事,藉此篇幅與大家分享。

初到檳城   – 大馬佛教發源地

十五天的弘法之旅在檳城 (Penang)揭開序幕,首場公開講座在北海 (Butterworth,檳城州主要城市之一,與檳城只有一橋之隔) ,師父以華語主講「止觀法門-修心去除煩惱」,開示信眾們要認識煩惱的來源, 佛教有哪些修心法門去除煩惱, 教導如何透過禪修、誦經或念咒改善身心狀態。佛弟子若能令修行功課成爲一種風雨不改的習慣,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感應。

第二個講題是「《八識規矩頌》-唯識初探」,亦是以華語主講,共分兩場,地點在檳城市的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佛教除了是信仰, 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哲學。然而這是怎樣的一門哲學?師父開示說佛教的義理是從境、行、果三方面進行論述的,境是被觀察、認知及研究的事物;行就是修行,將所理解的哲理實踐於思想和生活中;果就是修行所得的果,即是離苦得樂,乃至究竟解脫。唯識學被譽為佛法中高深的哲學,亦是一種心理學,唯識學的空間觀與時間觀比社會心理學更寬廣,因爲它不單講今世,還涉及前世和後世;不單講凡夫的領域,還涉及聖人的境界,以及超凡入聖的修行方法。師父開示了唯識學中,如何認知自己的心識活動功能,教導我們實修的方法。

在檳城,我們受邀參訪了極樂寺。該寺有130年歷史,今天已成了馬來西亞的佛教地標。開山住持妙蓮法師是中國福建人,清末年間雲遊到馬來西亞,有感當地華僑淳樸敦厚,卻沒有具規模的漢傳叢林,便發心建造一所清浄道場弘法,親自帶領信徒在南洋百多個城市募捐經費,於1891年開始興建第一座大士殿,歷五年於1904年圓滿整所極樂寺建築。同年,妙蓮法師回中國迎請清光緒皇帝御賜的《龍藏經》及袈裟回寺,此套《龍藏經》現存於極樂寺藏經閣中。妙蓮法師圓寂前留下了最後的開示:「身不入俗,則功行無成;心不離俗,則塵障滋長;計較心勝,苦事即來;向佛心專,煩惱自息。」相信這是法師多年弘法生涯的智慧結晶,後學應該好好謹記。

我們還趁此便參訪了三慧講堂及竺摩紀念舘,三慧講堂建於1965年,由竺摩法師所籌辦,法師有感佛教信徒眾多,然而學佛理的人少,故此創建三慧講堂,倡導知識化的佛教。講堂取名三慧,是取聞思修三慧之要旨,即是由聽聞佛法,而思惟佛法,而修行佛法,循此路徑,轉迷成悟,斷惑證真。

竺摩法師於上世紀30年代開始在港澳弘法,50-60年代曾任香港栖霞佛學院副院長、香港佛聯會弘法主任,及後籌辦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及馬來西亞佛學院,歷任馬佛總主席、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等職務,積極弘法興教,除在港、澳、泰、星、馬等地普照,更不遺餘力培育出家在家的弘法人才。竺摩法師是揚名海内外的一代高僧,集教育家、詩人、畫家和書法家於一身,畢生積極弘揚大乘佛教和傳播中華文化,貢獻良多,法雨廣被。

若要廣傳佛法,弘法人才的培育非常重要,所以馬佛總亦特別邀請師父向馬來西亞佛學院的師生開示,解答他們在修行及弘法上遇到的疑難。在臨離開檳城的那天早上,師父亦特地抽空對佛學院師生開示,之後更即席揮毫,以「持戒為本,觀心為要,經教為依,浄土為歸」此十六字的修行綱領贈與馬佛總,勸勉大衆。

怡保清新秀麗的山城

這裡的華人通行粵語,也有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佛教徒, 所以師父用粵語宣講「念佛法門-《往生論綱要》」。師父開示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云:於此世界修行有「難行道」及「易行道」,而念佛法門就是「易行道」,因爲其他修行法門都必須斷惑證真,才能了脫生死,而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是最圓滿的無上法門。《大集經》云:「末法億萬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易行道」不單能橫出三界,更有十種現生利益,所謂「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師父介紹了《往生論》之修行綱要–五門念佛。入場聽衆反應熱烈,從他們投入的聽法表情,全神貫注,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令整個講堂籠罩著法喜充滿的氣氛。

講座的翌日,我們參訪了東蓮小築,得到住持及光常法師等人熱情接待, 感覺賓至如歸。東蓮小築在漢傳佛教於東南亞地區的傳播擔當著重要的地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動蕩,戰亂頻仍,當時不少中國大陸的僧人都移徙到港澳或南洋一帶,小築由來自福建大雪峰崇聖禪寺的勝進和尚創建於1947年,名為「小築」實因當時僅由數椽茅屋所組成,在爾後的數十年間,經第二代住持華果尼師及幾代僧人的努力,逐步擴建成了今天清幽古樸、樹蔭花香的莊嚴建築。

在山城怡保,我們更品嘗了當地有名的豆腐花。原來馬來西亞的豆製品水準都很高,充滿濃郁豆香, 這裡的粵菜水準不錯,可以媲美香港呢!

吉隆坡揭開漢傳英語弘法序幕

馬來西亞信眾較關心的是南傳和北傳禪法的修學。一般佛友會認為北傳禪法沒有次第,只有調身的學習,而南傳禪修會很有步驟的修學至欲界定或以上。對應這些爭議,觀成法師選用天台宗之「六妙門」去解釋止觀禪法。

師父11月9日晚在首都佛教大廈以英語開示 “How to Overcome Emotional Challenges”(如何克服情緒困擾)。在現今社會,不少人都受著情緒煩惱困擾,師父以佛法開示情緒問題的起因,語重心長地告訴有情緒病的人仕以及他們的家人,不要害怕面對,教導如何運用佛教義理調心及相應法門, 在生活中修行, 找回當下的身心自在。

原先主辦單位對這場英語講座的入場人數並不樂觀,出乎意料地當晚有三百多人入座,其中不乏年輕人,有不少還是觀成法師在綱络的信眾,他們都全神貫注地聆聼直至結束。從這裡我們得到啓示,弘法需要配合時代發展,師父真是與時並進啊!

馬佛總原本只安排了師父在北海、檳城、怡保和吉隆坡的公開講座,然而當馬六甲的信衆得知師父到馬來西亞弘法的消息,亦熱切地恭請。故此師父順道到了馬六甲的釋迦院及大覺學舎作了兩場開示,可見馬來西亞的信徒對漢傳佛法渴慕甚殷。

馬六甲奇妙的因緣

觀成法師的法寶在網路上流通甚廣, 這次旅程途經各站,無論在會場、餐廳或是走在路上,都曾遇見到師父在網路上的信徒。能與觀成法師相見,他們都喜出望外。有一家四口的印尼華僑,特地從棉蘭來檳城聼講座。每次結束後,信眾們都爭相與師父合照,離去時仍依依不捨地祈請師父再次光臨。在馬六甲古城,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令我們不禁讚嘆因緣的奇妙。

話説有一天黃昏,我們完成了當天的行程,就在回旅館的途上,車子經過一家昏暗而毫不起眼的小古玩店,師父突然說:「請司機停車稍等!我們來看看這家店吧。」當時我們心裏覺得在這店也不會找到什麽奇珍異寶,就抱著儘管看看的心態跟著師父下車。

師父一踏進店裏,就聽到一把很熟悉的聲音,原來女店主正在收聽《廣結善緣》!師父走到那個女士面前,指著正在播放開示的手機對她說:「我就是講這個節目的人。」女店主聽到後當下瞪目,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先是狐疑,過了差不多三分鐘,她終於定下神來,認出了面前就是她天天聽開示的觀成法師,整個人頓時雀躍萬分。

原來女店主非常喜歡師父的開示,每天都會聽《廣結善緣》,有時候更會叫附近的朋友過來一起聽,那天剛開始播放,師父就走進門來,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會想到天天收聽的節目主持人, 會從萬里之外突然出現在自己的店裏?

她非常高興地告訴師父,每天都虔誠地唸大悲咒、地藏經等,持之以恆做功課 。師父幫她把小店橱櫃的菩薩像安放上佛桌,原來她一直都想這樣供奉,只是不敢移動,想不到觀成法師親自來幫她如願,真是不可思議!隨後師父帶領大家在佛前唸咒,作簡單的洒淨,還為女店主傳授白度母心咒。最後,她以一顆天珠供養師父,感動地說:「這是顆真實的一眼天珠,你就是我的師父了,我應當供養你的。」

師父為我們開示:這位女仕一定是用非常摯誠恭敬的心念,恆久地做了很多功課,精誠所至牽引了這次奇妙的因緣,引証了佛教萬法唯心的真理,  萬里之隔,在一念中成為近在咫尺,我們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心識的力量啊!

在馬六甲我們參訪了青雲寺。該寺坐落於馬六甲老街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青雲亭主要供奉觀音,所以也稱觀音亭。當年廟宇的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國引進,從建築風格、雕工乃至圖案都反映出中國閩南地區的色彩,是十分珍貴的中華建築藝術瑰寶。我們得青雲亭住持法師款待,特別讓我們參觀了青雲亭的文物和古經籍,從而窺見當年華人的宗教文化面貌。

此外,我們亦參訪了釋迦院、梵行寺和知歸學舎。釋迦院由稱爲「峇峇」的馬華混血兒所創辦,今天的信徒仍是以峇峇爲主。梵行寺住持法護法師曾駐鍚香港,其後回馬來西亞創辦梵行寺,培養僧材。知歸學舎有一位日本僧人,他說得一口流利國語,還有愛好收集各式各樣不同年代的木魚法器,令人大開眼界。在客堂有一對偈語很有意思,是演培長老的墨寶:「知心是佛意,歸處即菩提」,這也可說是我們修行的左右銘。

這些都是先賢大德對佛教護持的豐碩成果。遙想數百年前,中國佛教僧侶克服了幾許困難才能將佛法帶到南洋,使今天馬來西亞的佛教廣宣流佈,這些事跡足以讓後輩窂記,發揚光大!為使北美洲的佛教徒更多了解,  我們此行也順道為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作了一個專訪,將於稍後在本寺網站報導。

踏上歸途法喜充滿  

十五天的馬來西亞弘法之旅又告一段落了,此行不僅當地的信徒能從師父的現場開示得著豐富的法寳,我們隨行的同修亦從師父的一言一行身教中獲益良多。

師父在這次旅程中,每一次的開示,都會提前一天到達場地視察,從調校音響、佈置講台、莊嚴佛壇到擺放座位,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親自監督。師父為了要令音響達到最清晰的效果,不厭其煩地跟技術人員仔細調教,每次都要花差不多兩個小時。目的只是希望營造出最理想的環境,讓入場的信眾能夠安下心,聽得歡喜,法水才能流入心田,滋養道種。

這次旅程還有一個意外收穫,我們發現了馬來西亞很多美味的素食餐廳,有中式的、也有傳統或新式馬來菜。有一種新鮮的食材–甘蔗花,軟糯香甜,據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既好吃又有益。當然還少不了馬來咖喱、喇沙、潤餅卷,還有素食咖央,用南瓜代替了鷄蛋,同樣香甜。走筆至此,不禁又回味起來。

我們感恩能有機會跟隨師父到大馬弘法,因爲在十多天的旅程中,不單能聽到師父的開示,學習了不同的教理和法門;還從師父如何待人處事中學習到謙和、寬容、慈悲、平等和認真,這些都是佛弟子應有的做人態度,才是我們所得的最重要的法寶。至此,我們各人都帶著滿滿的法喜踏上歸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