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所謂「無常」,是指世間萬物都是緣聚即生,緣散則滅,遷流不息,變幻無窮的。據《大智度論卷四十三》說:「無常」有「相續無常」與「念念無常」兩種。
「相續無常」是漸變的,例如人的生、老、病、死過程;事物的生、住、異、滅四相。漸變可以漫延至無窮盡的時間;佛教以「劫」為計算極長時間的單位。「劫」有小劫、中劫和大劫。一小劫約為一千七百萬年,二十個小劫成一中劫,四個中劫成一大劫。
「念念無常」是遽變的,意指我人的心念,是剎那生剎那滅的。「剎那」,代表極短的時間,以現在的時間單位計算,一剎那約等於七十五分之一秒,是非常短暫的。
觀一切萬物變化無常,以息滅自己的貪念,稱為「無常觀」。此觀法乃修行佛法的第一要門。自古以來,先聖多以此為發菩提心之根本。這「無常觀」開始時是怎樣修習呢?以觀「人身無常」為例,諸經教示行者要觀想某些事象的生滅相:如夢幻、泡影、朝露、雷電、水月、鏡花、浮雲、虛空等。
慚愧得很,由於本人慧根尚淺,以上述的譬喻作觀未能生效。
令我生起「無常觀」的,倒是在初中時背誦的兩闕詞:明朝楊慎的「臨江仙」與宋朝蘇東坡的「水調歌頭」。
(一) 臨江仙 明朝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引用這闕詞為卷頭詞,因為它不單文辭豪邁奔放,而且意境頗能道出古今世事的變幻無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長江的流水,終日不停地向東奔流。洶湧澎湃的浪潮,淘洗了千古以來,無數的英雄事跡。歷代的帝王后妃、英雄豪傑、宦官奸臣,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大動干戈,殺戮無辜;但經過一番鬥爭拼搏之後,到頭來他們的業績,無論善惡,亦不過緣盡消散,灰飛湮滅而已。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是由「人我」二執產生的。先講「我執」:眾生的身心由「五蘊」假合而成。所謂「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色」指身體物質方面的組合元素;受、想、行、識指精神方面的總合作用。這身體物質與精神作用的組合五蘊— 自我— 是由於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分散而滅的。但凡夫執著「自我」為實有體,不覺察它的短暫無常,緣起空性,於是產生「我愛」「我見」「我慢」「我癡」四種根本煩惱。有「我執」自然就有相對的「人執」。執著愈重者,則所生的是非愈多,於是終日費盡心思,不惜損害別人,利益自己。但是,正如《遺教經》說:「生不帶一文而來,死亦不持一文而去。」凡夫汲汲於名利之中,轉頭來亦不過兩手空空而已。
歷史上所謂「英雄」,一一反影了人性的醜惡與良善。他們的「是非成敗」所要負擔的業力和果報可不輕啊!就以《三國演義》這部民間野史來說,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所以殘暴狡詐,詭譎多變。他因多疑陷害了醫術精湛的華陀,因嫉忌而斬殺了才華卓越的孔融。曹操病亡後;曹丕繼位,子孫相繼做了二十幾年皇帝。但最後被朝臣司馬懿密謀篡位,自位為帝,並將曹操子孫斬首,夷滅三族。一代奸雄,結果惡有惡報。
劉備為人寬仁厚德,愛民如子。他的修身哲學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深受人民的愛戴。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主愛國精神,關羽見色不淫,義重如山的正氣,千古以來成為歷史上「忠義」的象徵,為後世人所景仰。
祇是,他們的一切是非成敗,都被時間的浪濤沖逝了,永不復返。山河大地不知經過了多少夕陽遍照的黃昏日落,但是青山依舊,綠水長流。
其實,在無窮無盡的宇宙時空內,連滄海也會變為桑田,更何況青山綠水?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千百年來,白髮漁夫和斬柴老翁生活在長江兩岸,已經習慣這變幻無常,秋月春風的歷史事蹟。如今老友難得相逢,大家來一壺濁酒,彼此痛快慶祝一番。古往今來,歷史多少世事,管它是非成敗,全都拿來作為談笑的話題,開懷暢飲,所以說:「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二)水調歌頭 宋朝 蘇軾
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的感情特別親切。有一晚,時夕中秋八月十五,月圓之夜,蘇軾歡飲達旦,因懷念被貶北方的弟弟,遂寫了這闕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起酒杯問青天,究竟天上的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佛經說一切世間諸法,皆無有始。萬法都是從因緣而生,亦由因緣而滅。佛說「無始」即是顯「因」。如果有「始」則有「初」;既有「始初」,則不須從因緣而生,那麼就違逆了「因緣」的真理了(對這辯證不明者,請參閱《中論觀因緣品》)。所以,明月從無始以來,由於種種因緣而存在,追尋它的開始是了不可得的。
東坡居士舉柸問明月的時候,顯露出率直的情懷,內心卻深藏著對人生聚散無常的傷感。自古以來,有無數賞月的人,將自己的歡樂和憂愁都寄托給明月,但經過千百年之後,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那孤寂清冷的月亮又照著誰呢?在恆古晶瑩璀璨的明月下,人生不過是極為短暫的一剎那間而已。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神仙的宮殿,今夜又是什麼時間,什麼境況呢?人間的五百年,忉利天才一晝夜;忉利天五百年,夜摩天才一晝夜。如此推算,人間的一日,在夜摩天尚不及一秒。人間的一秒,在朝生夕死的蜉蝣,可能當作一晝夜。可知,時間的量度,實在沒有標準可言。生命的久暫,本來都是幻覺不實的。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望著深邃的天空,真希望能夠乘著風兒飛上天上,但是又害怕神仙居住的地方太高,會冷得使人受不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於是只好和自己的影子,在晶瑩的月色下翩翩起舞。那種快樂,就好像到了天上一樣!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夜深了,返回自己的屋子裏,看著月色緩緩轉過朱紅色的樓閣,輕照著精緻的小窗,並且照在我這無睡意的人身上。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來不應對大自然的美景生起怨恨心,但是月兒為何總是在人別離的時候,顯得更圓滿,使人看到皓月,心裏難受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有悲愁、歡樂、離別和聚合,就正如月亮有陰、睛、圓、缺一樣。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歡樂並不可能永遠存在的。祇要我們平安無事,活得長久,即使相隔千里之遙,今晚大家都能夠共賞天上的明月,這就沒有任何遺憾了!所以說:「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朋友,萬物是無常短暫的,如大江東去般流逝。人活於天地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最珍貴的就莫如當下;但當下亦不可得,因為它立刻又成為過去,所以《金剛經》云:「實無有一法可得」。
既然「無有一法可得」,那麼人生的真義是甚麼?人為甚麼會生於世上?為什麼要經歷悲歡離合的遭遇、生老病死的痛苦呢?…….佛陀說當你證悟你本具的「常住真心」時,這一切人生的疑惑和痛苦,就能澈底消除了。
這「常住真心」就在你的內心深處,佛經稱之為諸法實相、真心、佛性或實相般若,有待你去發掘,探討和證悟。你有沒有珍惜它的存在,並嘗試去發揮它不可思議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