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雲隨風雨去

Teachings

中國五代時期,有一位禪師名為志芝庵主,是黃龍慧南禪師的徒弟,也是禪門臨濟宗的法嗣弟子。志芝庵主最初在廬山歸宗寺掛單,但他覺得住在寺中的僧眾太多,而自己一向喜歡遠離塵囂,獨住在深山阿蘭若處,於是便向方丈和尚辭別,決定隱居於附近的山峰上。

當時同參都極力挽留他,因為山頂上渺無人蹟,必定沒有檀越施主供養食物,而且經常雲霧繚繞,不宜耕種,每天祇能以薯蕷野蔬充飢,身體怎能長久支持下去呢?而且山上有不少豺狼虎豹等惡獸出沒,獨居實在是非常危險的事。但是志芝禪師的意志十分堅定,獨自在山頂上以稻草結廬而住,努力參禪。每天伴隨他的,就祇有蒼松古柏,明月清風和山川白雲而已。

有一個晚上,突然風雨交加,雲霧經過一夜狂風的疾吹與暴雨的沖激,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跡。禪師一覺醒來,發覺眼前的山色,在朝陽的輝影下,變得清晰明澈,頓然豁悟,從心底流露出一首偈語:

「孤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閒。」

志芝庵主說:「老僧在孤峰頂上蓋了一間草屋,自己住了半間,雲兒住了另外半間。昨夜風雨交加,今早起來,雲兒已不知何處去了。漂泊的雲啊!到頭來你不及老僧那樣清閒呢。」難道那些雲霧忍受不了山上的寂寥而隨風遠去?

禪師在偈語中以白雲譬喻人們飄忽無定的「客塵」煩惱。所謂煩惱,是因為不明白真理而起的,是變幻無常,遷流不息的,所以稱為「客」。煩惱能迷昧心性,猶如塵埃能污染萬物,所以稱為「塵」。眾生本性是清淨無染的,但是因為外境紛沓,導致執境迷心,遂起惑造業而輪轉生死。老僧不會被塵緣牽纏,所以能享受「清閒」,譬喻他的真心如山峰一樣,巍然聳立,不為風雨所動。

禪師所說的「清閒」,並非懈怠放逸。「清」是指心念清靜,「閒」是指心識回復到本性上,思想再不受到塵緣(色聲香味觸法)的束縛。所謂「山峰本不動,白雲自往來。」。志芝庵主禪修的堅定意志,就好像山峰一樣屹立不動,外境的往來紛擾不會影響他的真心。

假若人們都能用志芝禪師的心態去處理煩惱,那麼心境一定會很清閒平靜。生活於塵網之中,要棄除煩惱的擾亂是沒有可能的,就好像禪師獨住於孤峰茅廬,不讓白雲湧入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祇要存著樂於與白雲為伴而不依戀的心,便不會被白雲所纏擾。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所以當煩惱來時,應以無心(無執著與分別)去觀察它的生滅,不要被它牽引,也不要去憎恨它、消滅它。當煩惱消失時,心境漸漸便會清淨安閒,如「雲隨風雨去」後,現出晴空萬里的風光,這就是志芝禪師所謂「清閒」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