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靜長老訪問稿

Teachings

為續佛慧命,令正法久住,亦為了慈悲度眾,讓苦海眾生有機會從迷入悟,諸山長老每年都不辭勞苦,開設三壇大戒,迄今,已為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出家眾傳授上品清淨戒行。二零一六年光德寺三壇大戒即將揭幕,趁這佛教界大事因緣,本寺專訪羯摩和尚本靜長老,以瞭解長老弘法的大願和歷程。長老更暢談他對佛陀所制戒律應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持守的問題。

 

首先,感恩長老在百忙中接受我們訪問,長老一生為佛教貢獻良多,可否談談這些年來的弘法事業?

本靜長老: 我於1966年出家,1967年受戒,有感台東清覺寺位處清幽的山上,有助佛子一心不亂地唸佛,因此於1969年構思,1972年開始在該寺創辦精進佛七。在最初三年,每年由農曆二月到十一月每月一次佛七,只有正月和十二月休息。我們的佛七只有專心用功,由煮雲老和尚為主七,沒有消災超度。首先是八關齌戒,每天九枝香共修念佛,其他時間都禮佛,每天八百拜,共修時不能隨便休息。

開始時,出家與在家的都一起參加。1973年,加開兒童班的精進佛七,1974年才成立出家班和大專同學班。1984年至1985年,我在台東的監獄為受刑人舉辦三次的佛七,這在台灣是個創舉。在1987年至1988年間,精進佛七就開始減少,增加青少年佛七班,而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有組團來參加,都能感受到佛七的功德。

1985開始,經淨心長老引領,參加傳戒的工作。在最近二十多年,一直參加傳戒和教育工作。光德寺在1993年開始傳戒,在光德寺淨覺佛學院重建初期,佛子要到台北去上學。1994年到光德寺上課,由我負責訓導的工作。

 

長老與淨心長老多年來攜手同辦傳戒,僧伽教育,請長老談談與淨心長老這段同願同力,合作無間的珍貴因緣?

本靜長老我在1985年開始參加傳戒工作, 和校長合作無間。無論出家戒或在家戒的傳戒都有參加。

淨心長老悲心願力,成就令人讚嘆,值得人們學習。 他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從講經方面,在電台弘法超過五十年,電視台弘法也有四十年左右,從無間斷。除傳戒外,也肩負慈善救濟的工作。在泰北投入很多,從辦光復中學,到蓋房子,修建教師及學生宿舍、綜合大樓、 禮堂等。泰北很多建設都是以他的法號來命名的,作為感恩他的幫助,例如,淨心水壩、淨心村(有幾十幢房子) 、淨心佛堂、淨心路。他更創辦淨覺社會福利基金會,經營幼兒院、老人養護中心等。一直到現在,只要有甚麼學校團體有困難,他都會幫忙。

在佛教會數十年,從高雄佛教會到台灣省佛教會到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他最難得的事,是其他長老沒有辦法做到的,也就是政府的法令。關於宗教的法令,1929年,在中國頒布寺廟管理條例,十三條管理條例, 一直到後來都沒有辦法修改。國民政府徹退到台灣以後,中央政府或者省政府發布了很多行政命令, 有些行政命令對佛教、道教的約束壓制管理比較多。所以,淨心長老一直設法要爭取把那些法令廢除,尤其是那些在憲政上不合法的、不合理的行政法令,或是那些對寺院傷害很大的。為了整個佛教著想,長老在這方面花了幾十年的時間。

以長老的聲望和地位, 如果要為自己本身來發展的話,光德寺早就應該規模宏大,絕對不是現在的模樣。可是,他全心全意為了維護佛教,保護寺院,所以他一直以佛教會理事長的身份向政府爭取很多有利的法令,供獻很大,對佛教的利益很長遠。

他完全是為了保護佛教的存亡而出發,只要有機會,只要有人脈,他都會設法爭取。 舉例,光德寺每年都有教師佛學營,有時會邀請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居士作演講嘉賓。長老就準備了有關資料, 一直請他想辦法,把那些違法的、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廢除。 在陳履安居士的幫忙下,長老和內政部的溝通非常良好,一直到後來,在內政部政府有關佛教的法令,他們第一個請教的對象就是長老。

一直到現在,長老都是內政部諮政委員會的委員。有關佛教法令的制定辦法,都會諮詢長老。他們都知道在所有長老中,只有淨心長老對法令最熟悉。不單是佛教法令, 就是建築法令、土地法令, 他都很瞭解。很多寺院用地的問題,例如,早期的寺院在山林建築,也沒有伸請,有些建在政府土地、國有財產用地,後來就變成是違法的。所以,長老都想辦法去保謢這些寺院。

再舉一例,過去國外來台灣學習、唸佛學院的出家人,每半年必須出國一次。後來在李登輝當總統的時候,長老就請當時的內政部長黃昆輝先生修改這法例,令很多佛學院的學生可以受益。 長老認為這些佛子來台灣讀書,沒有那麼多錢每半年出去一次, 於是就希望能讓他們唸到畢業才回去。聽說這事情很多部門都反對,認為不能隨便開放,但黃部長說這是淨心長老委託的,籲請要儘量想辦法,結果那法例修訂通過了。

 

長老們每年傳授的戒場,越來越多不同國家族裔戒子參加。您們是如何教授這些不同語言文化的戒子?

本靜長老:有越來越多不同國家的戒子來參加三壇大戒,我們一方面要準備他們容易閱讀的課本和英文戒本,也要安排翻譯,在講課的時候提供即時傳譯。也會考慮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準備了麵包、乳酪等等,希望他們能適應,專心求法。去年有三十多名來自十三個不同國家的戒子,所以,增加一些他們習慣的點心。

西方的戒子很多是先學習藏傳,漢傳佛教在西方的傳播還是不足夠。藏傳女出家眾沒有傳授比丘尼戒,南傳也沒有。南傳佛教的長老在私底下不會反對她們授戒, 但在公開場合還是不承認比丘尼的身分,我認為這方面應該是需要有突破的。

長老邀請達賴喇嘛來台灣訪問,還準備了很多資料,希望可以和他探討比丘尼這傳承。達賴喇嘛本身是傾向開放的,但跟隨他來台的幾位長老還是比較保守, 堅持不能隨便開放。其實,在律藏裡有不只十種得戒的方式,所以,就不一定要二部僧授, 白四羯摩和指定的程序。

舉例, 有女眾要出家, 授了本法戒, 但她要求授比丘尼戒, 就要二部僧授, 可是有存心不良的人想半路上把她搶走。於是,十位長老尼求見佛陀,佛陀開示說為了她的安全,要僧部的戒師把戒法傳給尼部十師。然後,交代他們回去傳授給她。律藏裡,佛陀制戒, 然後開放的例子很多。其實, 又要接受女眾弟子出家, 但又不傳授比丘尼戒,是一個矛盾。

 

長老可否簡略開示戒與律的屬性和關係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制戒隨著時代環境不同現在應怎樣持守才不犯戒?

本靜長老: 其實,在現代社會環境應如何理解,才不至犯戒? 戒是自律性的, 要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規範的,要符合普世價值,每一個人都要遵守,不管是否佛教徒,那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殺盜淫妄酒, 那是不能隨便更修改的。但律則不一樣,它是他律性的,是僧團的戒律,因為僧團良莠不齊,需要有規範。這是應該可以隨著不同地區的民情風俗、氣候、特色去改變的。

佛陀時代的律藏是很清楚的,但很多戒律師後來又會開放。因為那規範僧團生活上的細節 – 衣食住。如在現代,還要加上一個行, 過去只有走路,所以,沒有規範行。當時有些規範是因為害怕部分弟子的行為會引起社會人士的批評,怕會影響僧團的聲譽,也不讓別人造業,所以,要約束自己,但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時,佛陀又作開放。律是可以調整改變的,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 我們常常都把戒律合在一起,但實際上那是應該分別來看待的。

在五分律上,佛陀也說明,如果是他制定的,在那個地方或時間不適用的,就可開放。如果不是他制定的,但在那個地方的民情風俗一定要遵守的,就要遵守。這是很活潑,而不是死板的。

例如,在以前的生活環境, 出家人是托缽的,出門可以不帶錢, 可是到了現代, 不帶錢是不行的。不畜金銀錢寳這戒律,最先是為沙彌而設的,因為他們年紀小,不知道錢的意義,可是後來佛陀又開示,有那幾位沙彌可以帶錢,可以接受金錢供養。因為他們拿到錢, 不會去亂花,而是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知道用錢的意義和方法。

自律性的戒是不能改的,但他律性的律是可以隨著時空性的因緣、不同的人和事而修改,尤其是比丘和比丘尼戒之後的譏嫌戒。

後記:

羯磨和尚威嚴而慈悲,我們非常感恩他的淳淳教誨,如沐春風。訪談期間,戒場派人通知長老要開會,我們的訪問只好到此结束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