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

Teachings

滄溟幾度變桑田,唯有虛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渡者要須船。

— 唐龜山正原禪師開示詩

各位蓮友,生命之價值,非僅局限於財富、名利、事業、親情。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啟發智慧,覺悟真理,自度度他,超越生死苦海。

眾生此岸,無常苦空,如滄海桑田;佛陀彼岸,恆常寂樂,如湛然虛空。我們必須及時登上佛陀的「般若」船,從無常苦厄的此岸,努力航行,到達沒有煩惱、永遠快樂、自由自在的彼岸。切莫虛度此生啊!

「此岸」乃我等眾生所沉迷的地方,有生死輪迴、業力煩惱,須倚仗般若智慧,幫助我們辨別分析人生的迷惑,努力淨化惑業,方能達到「彼岸」。彼岸是佛陀的境界,這些覺者已證悟諸法實相,滅盡煩惱,超越生死,安住於涅槃常樂之中。

或許有人會問:「此岸即這個世界,有何不好?」

佛經稱此界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saha的音譯,意思是「堪忍」,即謂:此世界充滿痛苦,而我們生活在其中,忍受着種種痛苦,如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不過我們習以為常,身處痛苦而不自覺。其間雖然也有快樂,但皆短暫無常。《妙法蓮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試問:人生時常有煩惱、逆境、衰老、疾病、死亡的威脅,又怎會有快樂可言?

可能有人認為:生老病死既然無可避免,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如盡情享樂人生。於是,他們為了追求物質而拚命賺錢、花錢,陶醉於感官刺激上的享受。「眼」喜見美色、「耳」愛聽悅聲、「鼻」要聞芬香、「舌」好嘗滋味、「身」要養尊處優、「意」貪求喜悅境界。各位,時常執着於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感官歡樂,其實往往會帶來無限的痛苦。試想:眼執着美色而慾念衝動時,就會做出邪淫的行為;耳聽到別人的批評或謾罵時,就會生起嗔恨;舌嚐到不合心意的食物時,就會埋怨;意識執着貪嗔癡時,就會激發罪惡的行為。因此,由六根所產生的,祇不過是短暫的快樂,而且對人生都有負面影響。

人類歷史上有不少具高度智慧的賢者,如中國聖人孔子、老子,古希臘哲人泰利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對人生作了廣泛的分析,探討出一個共同點 —— 快樂是不能從物質和欲望中追尋得到的。快樂乃是來自個人的內心世界,並非建築於財富、名譽、權力和地位之上,亦非來自身體之六根感官刺激享受。快樂來自內心的智慧啟發,佛陀稱之為「般若」。

「般若」即真理,「波羅蜜多」是方法。全句「般若波羅蜜多」之意思,是「只要依照般若去修行,就能從迷惑的此岸,渡過生死的中流,到達覺悟的彼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