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這首詩讀來令人易生愁緒,因為它所抒發的是恩愛夫妻暫別,或親友相送時的離情,表達的都是一些「離別」、「花殘」、「灑淚」、「衰老」、「夜寒」等哀怨無常的詞句。但是,殷勤的讀者們,您可知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受,它的離情別緒,有時反而更能啟發我們珍惜現在放下愛執,成為修行悟道的「增上緣」嗎?
誠然,人生聚散無常,世間萬物無一不在剎那生滅變化之中,所以眾生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演變,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時序。現在,讓我們解讀詩中的情境,從其悲歡離合之中感悟無常的真理,以此與大家共勉。
「相見時難別亦難」。我們平日為生活而忙碌、奔波,見面的時候很少,所以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正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分別的時候更覺得難捨難分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呢?
「東風無力百花殘」。由於大家暫別時在暮春,已不是春風競吹的時候,百花開始凋零了。以下四句是離別者的互相囑咐與叮嚀,令人頗為感動。
「春蠶到死絲方盡」。這裡蠶絲的「絲」同思念的「思」諧音,其意是以春天蠶兒吐絲至死方休,來譬喻我永遠思念您到終老。
「蠟炬成灰淚始乾」。另一方面的離別者又說:我亦永遠惦念您,為您而高興,為您而哭泣,就好像那些熊熊的蠟燭,直到全都燃盡,淚流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男方又囑咐對方:每日在粧台上照鏡要記住,要留意不要令自己容易蒼老,要多多保重身體。這樣,女方又叮嚀說:「夜吟應覺月光寒」,意思是不用為我擔心,我自會珍重的。我倒擔心你讀書熬夜,應該注意自己的冷暖啊!這裏大家互表心聲與關懷,是親切、真實的,令人刻骨銘心。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是蓬萊仙境,最幸福、快樂的地方,這句是互相安慰的話。雖然雙方暫別,離開這個最幸福的地方,但是離得並不遠。「蓬山此去無多路」,「無多路」者不遠也,可以時常通信。那麼,送信的青鳥必定會特別殷勤,為我門頻傳佳音。前段的悲愁苦惱至此絶境逢生,可説別有洞天了。離別雖然引起愁緒,然而沒有離別的唏噓,又怎會有重聚的歡樂呢?離別使人更懂得珍惜現在。
李商隱寫這首詩的時候,是送別誰呢?其實,不一定是李商隱與妻話別,可能他是旁觀者,對景觸情,看見恩愛夫妻話別,或情侶相送,有感抒發而已。萬物遷流不息,沒有一樣是常住不變的,更何況是男女間的感情。古德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凡夫是因為宿世愛慾業力的牽纏才投生到這娑婆世界來。情侶夫妻之間互相執着的愛情,佛經稱之為「恩愛」。世人沉溺於愛情之中,因而為恩愛所縛不得解脫,輪迴於六道之中。《法苑珠林卷二十二》說:「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佛教認為世人應捨棄恩愛而趨入佛道,能入佛道方為真正的報恩。
詩中所描述的悲歡離合,表面看來雖然是哀怨人生的無常,但你可知無常並不是消極的。佛陀就是因為感悟人生無常,所以拋棄榮華出家修道。《大般湼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無常對人生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它令我們體驗人生的痛苦,覺悟「緣起性空」的義理,激勵我們放下愛慾的執著修學佛法,超越生死至湼槃樂。
所以,無常蘊藏著無限的希望與生機,是最實在,最親切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