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多年前,當大多數人宣揚宇宙唯神所創造時,釋迦牟尼佛卻闡釋一切都是由心念所生的,與其盲目地依靠神力去消除災難,謀求幸福,不如努力改善自己的思想,使它走入正確的方向。他開示因果論說,並指出一切苦樂,都是自己創造,自己承擔的。《法句經 雙要品》說(白話語譯):
「心為萬法之本,主使造作;
心若念惡,必現於言行;
罪惡與苦惱將自行追來,
猶如大車行過處,必留車轍。
心為萬法之本,主使造作;
心若念善,必現於言行;
福報與快樂將自行追來,
猶如陽光投影處,伴隨身形。」(註一)
佛門有句諺語提醒學人:「悟明自心,方可起修」。凡修學佛法的人,必須要先認識自己的心,才能掌握到下手處。否則一味「求神庇佑」而不知其義理,不但徒勞無功,反而會誤入歧途。
什麼是自心呢?它就是你當下剎那不停,永無竭止的心識活動。從無始以來,這心識就與你形影不離地存在於宇宙之間。你曾被它迷惑而作惡,遂招愆惡果,帶給你不少痛苦;但它也曾教你作善,產生善報,令你享受很多樂果。你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遭遇—逆境,順境—都是它帶動的。
一切善惡的行為,皆由心念開始。所以修行人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若有差錯,走入貪、瞋、癡、殺、盜、淫、妄等乖念,必須立刻加以警惕和糾正,因為天堂與地獄之分,亦是自己一念善與惡的差別而巳。
一)曹彬與曹翰
宋朝有兩位武將,幫助宋太祖平定天下,一個叫曹彬,另一個叫曹翰。兩人雖是親兄弟,但性格有天壤之別,是善惡的極端。
曹彬仁慈愛民,清廉節儉。根據野史的記載:北宋時期,將帥多數貪污斂財,曹彬不受此風影響,拒受不義之財。他領兵降服蜀國之後,許多將帥都滿載而歸。當時曹彬的行李很重,有人懷疑裡面肯定都是在蜀國收穫的奇珍異寶。宋太祖半信半疑,密令暗中觀察。後來發現曹彬行李裡面,全部都是書籍與行軍時的地圖,並無任何錢財珍寶,可見曹彬潔身自廉。
據說曹彬微時,曾遇見相士陳希夷。陳精於相術,對曹彬說:「你的邊城骨隆起,印堂寬闊,目長光顯,必主早年富貴。但是你的下腮尖削,口角下垂,晚福微薄。凡有權勢,不宜用盡,要網開一面,或可培植一些晚福。」
曹彬聽了陳希夷的話後,頗以為然,並且冥記於心。
乾德元年,曹彬帶兵攻蜀,佔領遂寧。他的部將主張屠城,以震聲威;但曹彬嚴令禁止屠殺,並下令保護擄獲的婦女,絕不准許有姦淫非禮行為,違令者斬。
後來,曹彬奉命征伐江南,因為不忍生靈塗炭,假病不肯就職,同僚的武將紛紛問候。曹彬就對將士說:「我的疾病,並不是食藥可以治癒的,只要你們各人誠心發誓,攻下江南之日,決不妄殺一人,我的病就會好轉過來了。」
將士們聽了曹彬的話,便焚香對天發誓,決不妄殺一人。結果保存了江南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本來相士陳希夷批定曹彬壽短,而晚年無福的,但結果,曹彬享有高壽,還被封為濟陽郡王,共有九個兒子,世世代代為宋朝大臣,家運非常顯達。
相反,曹翰性情兇惡,殘暴肆殺,行軍時草菅人命,還縱容將士擄掠民間財寶,以振軍威。開寶七年,江南后主李煜投降,各地州郡都已攻下,獨有江州還在堅守抵抗。曹翰大怒,親自帶兵圍攻江州,肆意殺戮淫掠,良民被殺者不計其數。
後來,曹翰死後,子孫大多淪為乞丐。其實,這祇不過是現世報。根據《歷史感應統記》記載,曹翰死後,世世投生為豬。在明朝萬歷壬子年間,即是過了幾百年,蘇州人劉鍚元,在貴州擔任房考官。有一日在返鄉途中,路經湖南,夢見一個臉長長的人對他說:
「我是宋朝將軍曹翰,在唐朝時,是一個商人;偶然經過佛寺,看到法師講經,發心設齋供養僧眾,並且聽經半日。由於這點善因,投生做過幾世小官。到了宋朝,當了偏將軍,就是曹翰。因為攻伐江州不下,怒而屠殺全城,種下重大殺業,世世墮落為豬,已經三百幾年了。其中有一世,我投生你家為豬,承蒙你慈悲救活了我,將我送到佛寺放生,因與你有宿緣,所以可以托夢給你。現在你停船的地方,明日第一隻受宰殺的豬就是我了,有緣與恩公相遇,求你發發慈悲,救救我的命!」
劉鍚元從夢中驚醒過來,見到停船的地方,岸上果然是殺豬的屠場。不久,拉出一隻豬,呼聲悽慘。劉鍚元向屠戶買了這隻豬,帶返蘇州,送到佛寺放生園了。
各位,心為法本。心念驅使一切:心中所想的是惡,則言語行為就會表現出惡;心中所想的是善,則言語行為亦將是善。但心念猶如白雲蒼狗,瞬息萬變,極易縱情於貪瞋痴,因此大家必須時刻「制心護念」,切勿隨順放逸,否則會「行差踏錯」,墮入痛苦的深淵,難以自拔。
以上故事都同時記錄在《歷史感應統記》、《靈隱晦大師果報見聞錄》、《德育古鑑》和《相法秘傳》內。
(二)張商英與陳世美
北宋有兩位狀元:一個是張商英,另一個是陳世美。兩人都是出類拔萃,才華出眾的人物。但是因為一念之差,陳世美貪圖虛榮,拋妻棄子,背信違義,結果被判死刑,成為包拯鍘刀下之亡魂。張商英堅貞守信,情義專一,後來政績卓越,官位亨通,並且安享晚年。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年青的張商英正上京赴考,途經一村莊。莊主向員外造了一個夢,看見天上的太陽,有一道特別強烈的光,照射在自己的家門上,驚醒後覺得此乃瑞夢,可能今日有貴人到訪。
時至黃昏,張商英敲門借宿;向員外見他一表人才,立刻以上賓之禮接待,後來還提議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張商英見向員外的女兒知書識禮,亦為之一見鍾情,遂先行訂婚。
張商英果然名題金榜,高中狀元。京中的達官貴人,都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予新科狀元;但張商英是個堅守信約的人,雖然他的未婚妻只不過是村中淑女,但有婚約在先,所以對王親國戚、達官貴人的提親,盡皆婉拒。
張商英完婚後,攜同眷屬居於京師的狀元府第。神宗元豐三年,他被神宗皇帝重用,官拜為宰相,但生活依然恬淡淳樸,平日喜愛研讀佛經,尤對《維摩經》有獨到見解,後世稱他為「無盡居士」。
相反,陳世美未入仕途之前,已有一妻一子;但他高中狀元後,得公主垂青。他貪圖皇室的榮華富貴,訛稱自已尚未娶妻,結果被選為駙馬。他不但背信棄義,而且心腸狠毒,為了要滅口,竟派人暗殺糟糠之妻和親生兒子,以圖永絕後患。後來,此事被御史中丞包拯察知,上訴於神宗,提案審查,判陳世美欺君棄子,背信負義,受刀鍘之死刑。
各位,張商英和陳世美都是宋朝的狀元,才學不相伯仲;但因一念善惡之差,兩人的命運便有天淵之別了,所以大家應時常警惕自已的心念,千萬不要做惡事,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一:《法句經雙要品》:「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