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温哥華絮雪紛飛,天氣頗冷,到觀音寺參拜的香客甚少。有一居士冒着風雪來請我開示(註)。
她向我傾訴家中最近的苦況:父親向母親提出離婚,要結束貌合神離的夫妻生活;家中有四弟妹,二妹與三弟痛恨父親,她與四妹痛恨母親,而二妹與四妹不和,終日吵嘴,她與三弟亦常有爭拗……每天各人回家猶如住客返旅館一樣,各不相干,互不溝通,隨時準備離開,整個二十多年的家庭快要破碎了。她感到非常煩惱,一片愁雲慘霧,人生變得毫無意義。幸虧有一班好朋友時常幫助她、開解她,使她對人生尚覺有些温暖。
她噙着滿眶淚水問我:「法師,我不明白,為什麼家人會互相怨恨、憎惡,一點親情都沒有?」
親眷怨憎涉及三世
我說:「居士,你先不要悲哀……,靜心聽我說。世間一切事情,其結果不是無因而生的,都是由種種因緣(原因和關係)和合而起的。這家庭的煩惱是『怨憎會』苦啊!是涉及三世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佛經名之為『三世怨懟』。從『現在世』的層面來說: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府上現在的情況,是由於累積了不少人事的矛盾和衝突,例如各人的性格、習慣、教育、工作壓力、家庭經濟、居住環境等問題……這些我都無從知曉,所以對這方面不能具體地幫你分析問題的癥結,只能根據佛經所說的,為你作概括的解釋。」
「啊,原來這事與過去世有關的?」居士愕然而問。
我繼續說:「從『過去世』的層面來看:父子、夫妻、兄弟、姊妹、姑姨、叔伯等六親眷屬,大家都是因為前生種下未了的因緣,而今世繼續相處在一起的。換句話說,宿世大家也曾認識,亦可能共同生活過,彼此結下了不少怨惱懟恨。
古諺有云:『無緣不作夫妻,不是善緣便是惡緣;無債不成父子,不是討債便是還債,兄弟姊妹等,亦復如是。』所以古德勸導我們要慎於造因,要修持善業,遮除惡緣,以期共結善因。」
「那麼,親人住在一起都是惡緣嗎?為什麼有些家庭能和洽共處?」
「不一定都是惡緣,亦可能是善緣啊!《印光法師文鈔》說:『親人不外乎因四種原因而今生相處一起:(一) 報恩;(二) 報怨;(三)還債;(四) 討債。』以父母與子女的因緣關係舉例來說:如果子女是因為『報恩』而來的,他們會孝順父母,以報答親恩;或者努力學業和事業,光宗耀祖,令父母引以為榮。相反來講,如果子女是因為『報怨』而來,他們會行為悖逆,不聽勸教,時常令父母擔憂焦慮。如果子女是『還債』而來的,他們會供給父母資財享用,但是未必會孝順;相反,如果是要『討債』而來的,那麼今生就會花費父母的金錢作為補償,於是揮霍無度,嚴重者可能令父母傾家蕩產。」
註:「開示」,原指《法華經》方便品敍述佛出世的本懷,是欲令眾生開悟如來的知見,顯示如來的知見。現「開示」一詞,已成為佛門的慣用語,泛指出家人向信眾講說概括性,較淺易、普遍的佛法,非正式演講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