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楊是農
問: 如何在回教國家弘揚正信佛教,讓佛陀聖教化導眾生?
答: 首先必須聲明實際上回教是屬於大馬的官方宗教,所以大馬並非實質的回教國。再者,淨化社會人心,實際上不能也不可能單靠一個宗教一個種族去完成。佛教以慈悲為本懷,我們出自愛心,鼓勵圓融、和諧。除了鼓勵不同族群、文化和宗教之間的互相瞭解和尊重,我們保持與官方良好互動,在宏觀角度與其他宗教種族間保持友善和尊重。
一九七零年我們在竺摩長老發起和領導下創立馬來西亞佛學院,致力於普及佛教教育。馬來西亞佛學院在辦學五十年間,在大馬佛學教育上發揮了宏大的影響力。佛學教育發展是大馬佛教總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據統計,馬來西亞出家人中有八成曾在該學院受訓,學院開設啟蒙和初、中、高各級的中文佛學課程,有面授也有函授。另外馬佛總及各州分會每年有逾千人在國慶日參加全國佛學考試。又有各種短期佛學和興趣班接引了許多信眾。此外,我們還開辦了老人院、佛學師資交流會、贈醫施藥服務等。馬佛總也採取走出去、帶進來的辦法,因應時代和需求的改變,不斷調整活動方式、內容和課程及教學方法,並和其他機構合作,共同舉辦弘法活動,善用各種因緣,藉以擴大影響,促進佛教團體之間的交流。
馬佛總屬下設青年組、教育組、弘法組、慈善組等,各組會主動走出去,借助協辦活動的平臺,促成團體與團體之間合作,一起舉辦活動,現在這裡很流行這種聯辦活動的方式,以增進團體與團體間的交流,並節省資源和人力。
青年是佛教的未來,但是,在青年佛教教育工作上,我們面臨的困難之一是,我們發現已經慢慢變得沒有新意。但青年活動不能光是玩沒有佛法,所以我們推動和其他團體合辦活動,力求形式新穎,力求在活動中導入正確人生觀,只要做到這一點,其他都可以按青年活動的模式去做。我們還在嘗試利用少年主題公園舉辦活動,在鍛煉體力、加強團隊精神等青少年活動中加入佛法內容。另外,我們也嘗試到旅遊景點舉辦戶外教學,藉觀賞風景的同時傳授佛法。青少年活動對我們提出的挑戰,是需要不斷創新。
問: 大概有多少人通過這些活動發心出家?
答: 我們舉辦青少年佛學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能幫助他們對佛法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至於他們結果會否出家,坦白說我們很少看到這種跡象,不過那也不是我們注重的焦點。
我們關注的重點,是讓年青人對佛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他們對人生觀有所啟發和幫助,讓他們認識佛教不只是拜拜,不只是用於死人的儀式,希望這些課程未來能夠起到導引他們人生的積極作用。最終能否啟發他們出家的發心,這固然是我們的希望所在,但不能強求。
問: 那麼馬來西亞現在出家的,是些什麼樣的人?
答: 兩部分,一部分是經政府批准、由寺廟正式領養的兒童,一部分是那些在道場寺廟長期參與佛法活動,他們中有一些人慢慢受到佛法啟發和薰陶,會決志出家。不過,由於家庭、學業等多種原因,在整個馬來西亞,四十歲以下出家的為數並不多。
現在有一個問題是道場多、出家眾少,所以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弟拉回自己的寺廟護道場,此舉恐怕對他們佛學上的栽培有所忽略。其實出家眾少也沒關係,好好栽培,依然會對大馬佛教教育的推廣產生極大的作用。
問: 展望未來,馬來西亞的佛教發展趨勢如何?
答:除了栽培年青人之外,推廣佛法究竟要靠出家人自己的威儀,提升、展示自身素質,讓人看到頓生歡喜恭敬。
另外,出家眾的源頭應該是在家居士,要重視對他們的教育和導引,讓他們看到佛法對人生積極性和重要性。
相信我們從事佛教事業的人以慈悲為本, 隨著自身佛法修行的提升,憑藉三寶的力量和高科技優勢,大家一起發心做好佛學教育推廣工作,堅持長期努力耕耘,那麼定然能走出一片光輝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