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唐代詩人陳子昂登上幽州,站在昔日燕昭王所建的黃金台上時,看到下面蒼茫大地,忽然有所感慨,吟誦了一首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他覺得人真是太渺小了,從前的聖賢哲人,英明君主,我們已經看不到;將來會建功立業的仁人志士,我們也見不到。此時思念宇宙之大,歷史之長(有多少豪傑被淘汰,有多少豐功偉績被淹沒),不勝感慨悲傷,禁不住涕淚滂沱。
誠然,人生在漫長的時空內,確實是非常渺小的。我們生生世世受自己業力的牽纏,流轉於生死苦海,六道輪迴之中,隨業受報。今生幸得人身,在十法界之中,也算佔到中間的地位。但是人生不過數十年光景,轉眼即逝,所謂「呼吸一息不來,就成隔世」;試問,在這數十年光景,生活於營營役役的紅塵世間,所為何事,將來死後,又往何而去呢?
其實,人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大多數的人都忽略了,這就是「生死大事」。我們要認識生死,了解生死,體取生死的本性,從而超越生死。
永嘉玄覺禪師初見六祖的時候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死是一件大事,大家要依照佛陀的方法去修行,早日擺脫生死的束縛,因為無常很快就要到了。無常者,即死亡的日子。但是,大多數眾生都錯認了人生的意義,費盡心思,只集中於衣食住三件事上,消磨一生的歲月。財色名利的慾海,淹沒了不少豪傑。古德講:「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當人要離世的時候,試問一切物質,包括錢財資產,有哪一樣可以帶走的呢?
凡夫一生所費的心機,都是集中於有為的生滅法上面,對自己的靈性覺知,本有的不生不滅佛性,沒有興趣去探討,也沒有時間去參究。其實,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眾生皆可以成佛。當眾生經過修行,將惑業去盡,他的不生不滅,常住真心的功能,就能夠顯露出來。在這個時候,他就能夠擺脫六道輪迴,超越生死痛苦,常住於永恆快樂之中的。
各位,這個「常住真心」,就在你的內心深處,佛經稱之為諸法實相、真心、妙心、佛性,諸法空相、實相般若,有待你去發掘、探討和體證。你有沒有去珍惜它的存在,並嘗試去發揮它不可思議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