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有關打坐的迷思

Teachings

作者:弘慈法師
譯者:是農

 

如今你想要在家居附近找一間打坐中心,可不是一件難事,他們不光到處都有,而且還有專門幫你尋找這類組織的手機應用程式。在紐約、三藩市、倫敦和香港等大城市,湧現了許多的「正念」工作室、工作坊,想不到這一古老的東方心靈修煉方法,今天竟成了東西方的潮流!

傳媒和醫學界為傳播打坐的益處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主流文化把它宣揚成一種簡便、廉宜、實實在在能改善身心健康的方式,而且照道理也比花一大筆錢去買藥,或長期看心理醫生好得多。很多醫學、科學的研究報告都紛紛闡述打坐對健康和減壓的好處。醫學上的證據固然可信—這也說明了打坐為何會在今天世俗的非推崇傳統者、非信仰宗教界中迅速流行起來,然而,當有關打坐可不經嗑藥、不需化費,而獲得無上喜樂的說法滿天飛時,我們還是要問一句,打坐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打坐的由來

打坐源自東方,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最早的文獻現見於約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印度吠陀古經。這一傳統在古印度一直流行了幾百年,在早年還傳播到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不過,有關打坐開始在心靈的修行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詳盡紀錄,則直到釋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紀成佛後,才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巴利文佛典中有所記載。

打坐的梵文是 bhavana, 原意指修煉、培植。打坐的真意,是訓練心神入定,以收心斂神而端坐思惟之法,去消除心中的無明和妄想執著,這些惑乃是導致人生六道輪迥痛苦和煩惱的來源。六道輪迥的梵文是 Samsara,原意指遊移不定,意思是說我們凡夫不斷的生和死,轉世遊移於六道之間。

打坐與佛教修道

當年佛陀曾經歷苦修等六年篤實修行,達到超脫輪迥,消除多生的苦惱。我們從佛經和佛陀的教導中得知,他的修道過程艱難刻苦,歷盡考驗,並非一帆風順。即使在成就大覺前的關鍵時刻,仍需面對自己的貪瞋癡等心魔,最後還要斬斷剩餘的僅有一絲執取,才能圓滿覺悟宇宙人生的真實,證得無上佛果。佛陀獲得正覺靠的是專心致志、堅毅不拔的修持八正道法門。對佛來說,修行的目的並非為追求永久榮耀和無上喜樂。修行的歷程是藉着靜坐,於定中細緻、深入的觀照,全面的認識自己,洞見心識的本質,透澈的知曉人生苦惱的奧秘,勇毅的把苦惱消融淨盡。

打坐的本意

孔費爾德(Jack Kornfield)是西方一位打坐的名師,他在《心路歷程》一書中寫道:「心靈修煉真正的成長,要求我們發掘出自己內心深度隱藏的創傷、刻骨銘心的苦痛,熱切冀盼的欲望,及多生積累的悲傷。」他的老師、泰國高僧阿羌查(Ajahn Chah,1918-1992)說得更直截了當:「你如果還沒有大哭過幾回,你的打坐就還未真正開始呢。」

與一般人的想像不同,打坐的目的並不衹是令我們進入喜樂狀態,改善自我感覺。不錯,打坐練久了,這些感受自會出現,但這不是打坐的目標所在。 打坐最根本的核心,是要勇敢努力的面對我們內心深處的創傷與恐懼,願意敞開自己心扉,去體認那些負面的情執和衝突。真正的打坐,是軟化我們自己的心府,剝開那些堅實包裹我們,而讓整個身心痛苦和互相衝撞的情執,這是一項清除執着的工作。一日清除未完成,這個剝捨過程便必須不斷重複,才能漸次去掉層層障礙我們心光顯發的無明。這用禪宗話語說便是「大死一番亅,不過死的不是肉身,而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惑–妄想執著。惑是對宇宙人生的存在真況,未能如實覺證而生起的錯認、妄執。除非能徹底消滅無明,否則,我們仍將自己捆綁於六道輪迥之中,不得出離。

打坐的深層功能

我們透過打坐淨化心識,就是要掘出藏身自己心識深層、最惱人的情緒和習氣污染。隨著這個過程的開展,我們可能見到以往從未知悉的,內心所潛伏的悲傷、憤懣、恐懼、焦慮、慾望等強烈情緒。這些平素不為我知、潛隱心底的負面情緒, 往往會造成人生的憂愁、失落等負面情懷。打坐能給我們一個安全、有節制的心理環境,讓我們透過充滿慈愛、理解和省察的視鏡,去挖掘和梳理既往的情感和記憶。它讓我們深刻的經歷和看破那些有原始衝動張力的、不受世俗眼光所污染的念頭、情感,並清晰地透視我們心識所構作的種種事物的本來面目。一旦我們不祇是經由知識性的分析,而是透過經驗性的深切體會,去領悟我們人生的一切,如思想和行為等,本質都是不如意(苦)、無常(空)和無自我(無我) 的,我們的心態就會有一種徹底的轉變,能夠脫離心識中衝突和傷痛等情執的繫縛,得到自由自在。

打坐的受用

真正的打坐不衹可以提升個人品質,獲得心靈安寧,透過修養心性,還可以幫助我們以慈愛和理解轉化潛藏的創傷和悲苦。打坐使我們不用逃避令自己難堪的那些情執,令我們有勇氣和毅力去面對它們,認清它們的存在真相。

打坐是一條通往幸福和自由的途經—這就是佛教打坐的真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