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一默,聲如淵雷

Teachings

「維摩大士去何從,千古令人望莫窮,

不二法門休更問,夜來明月上孤峰。」

這是宋朝雪竇重顯禪師參罷維摩詰「默言無語」的公案後有感而發的詩偈。「入不二法門」是指修行者超越了一切二元對立的極端思維而證悟到真理,所以稱為「不二法門」。

根據《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記載,有一次,維摩居士和很多大菩薩議論佛陀所說的「不二法門」。大菩薩們列舉了很多二元對立的思想概念,如「生」和「滅」,「清淨」和「污染」,「善」和「惡」,「福」和「罪」,「明」和「無明」,「聖」和「凡」等,並且認為只要消滅了這些對立的思想,即等於滅除了妄想分別心,就可以入不二法門,超脫生死而成為覺者。眾生是因為妄想分別而造業,沉淪於六道輪迴之中。

最後,文殊師利菩薩對「入不二法門」的討論總括地說:「照我的想法,於一切法都不妄加分別,不妄加言說,甚至遠離言語思維概念,就是入不二法門,證悟如來智慧覺性了。」說完之後便問維摩詰居士:「請問不二法門是不是這樣解釋呢?」維摩詰居士默然無語。文殊菩薩立即讚嘆道:「善哉!善哉!連文字言語都放棄了,連不可說也不說,那就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門。」禪門譽此公案為「維摩一默,聲如淵雷」。

世間上的煩惱,往往都是因為牽纏於「是」與「非」,「人」與「我」,「愛」與「恨」等執著,造出身、口、意三惡業,因惡業而受報,遂產生無量痛苦。禪宗三祖僧璨在《信心銘》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究竟圓滿的真理並不深奧難懂,只是不以揀擇分別的知見去探求,只要不存有世界的喜愛與憎惡,真理便會清晰明白地顯現出來。所以佛教千經萬論,無非導向「入不二法門」。

菩薩們用消除對立的方法來進入不二法門,表示對論題兩極端都不執著。但這種方法不也是墮入另一絕對的知見嗎?如果你認為「美」和「醜」都是各走極端,要建立絕對的「非美」和「非醜」的見解,這不是「以妄遣妄」,另覓知見,自相矛盾嗎?須知用言語概念去辯論是非,便已經紛擾了自性清淨心,又怎能體證真理呢?文殊菩薩將思維推上第二高峰,認為超越言語思維就是入不二法門,這屬於「以言遣言」,須知用言語,又怎能徹底泯滅對言語的執著呢?

維摩詰居士比諸大菩薩更高超,將討論推上第三高峰,索性對一切二元對立言語思維的見解以「無言無說」去表達。因為凡所有相(言語也是相)皆是虛妄,「一落言詮,便成戲論」。

文殊菩薩的智慧高居眾菩薩之首,當然洞然明白此理,只是他謙遜地造就了階梯,讓維摩詰的「默言無語」攀上最高峰。

禪門說「妙高山上,從來不許商量,第二峰頭,諸祖略容話會。」禪者到了高若妙高山這樣的境界,已經超越言說範圍,因此是「無言無說」的。那麼,何故禪門有汗牛充棟的公案語錄呢?這不過是祖師為了方便,容許悟性稍遜的禪者以言語表達禪的內心世界而已。

「不二法門休更問,夜來明月上孤峰。」在這不二法門內,二元的差別既不成立,言語概念也屬妄見,那還有什麼可說呢?當「夜來明月上孤峰」的時候,譬喻禪者皎潔清淨,一塵不染的心,如皎月當空,朗照無遺,這是親證的體驗,還需要以思維去析別,用言語去辯論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