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一念间

Teachings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世间上所有现象,或善或恶,皆起源于心念。 一念之善,能利乐众生,乃至趋向佛道,成就大觉;一念之恶,能戕害自他,乃至堕落三涂,受无量苦。

所以,我们要时刻留意自己的心念,务必使它纳入正道。 若任意令自心随境流转,牵缠于五欲六尘之中,迟早会遭受恶报。 今且举历史上两宦官魏忠贤、寇连材为例以说明之。

古代的宦官,亦称为太监、公公,是宫庭内侍服皇族的官员。 在世俗的观念中,这些宦官专横跋扈,或卑躬谄媚,是一群祸国秧民的奸权,为世人所唾骂。 但是在他们当中,亦不乏有为国捐躯,伸张正义,为世代所称颂、怀缅的。

魏忠贤

明朝太监魏忠贤是位奸权。 当时,他得皇帝熹宗的宠信,排斥异己,逼害忠臣。 很多大臣因为反对魏忠贤而遭受暴虐,甚至被诬杀。 如天启五年,他逮捕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及顾大章六人下狱,并借边事加以陷害,六人均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 翌年魏忠贤再逮捕东林党七人入狱,其后七人均遇难,时称为「后七君子」。

根据野史的记载,历代太监之中,滥用残酷刑罚去审讯犯人者,以魏忠贤为最厉害。 后来熹宗驾崩,崇桢帝继位,熟知魏忠贤罪恶,于是下旨将其在流放凤阳。 途中魏畏罪自杀,得到现报,还牵连全家被抄斩。 朝中奸党为之一清,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

寇连材

太监,不一定都是胡作非为,贻祸百姓的。 根据梁启超先生所著的《戊戌政变记》,在清末时侯,有一位忠义、正直、不畏强权,敢于冒死直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为后世所敬仰的英雄小人物,他就是太监寇连材。

当时慈禧太后独揽朝政,专横跋扈,挪用军费修建圆明园,以作享乐,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国运更是一蹶不振。 寇连材虽不是知识分子,但他有一颗忧患着民族的危亡,强烈的爱国心。 他目睹国家受列强侵凌,割地赔款,朝廷迂腐,濒于覆灭,心内充满悲伤。

有一日早上,在慈禧太后未起床之前,寇连材长跪榻前,痛哭涕泣。 慈禧被哭声惊醒,怒容满面,厉颜喝问寇连材,问他发生什么事。 寇连材就说:「国危至此,老佛爷不要再贪图享乐,恐生内变呀? 」慈禧见他是小太监,以为他在胡言乱语,一顿臭骂,将他赶了出去,没有继续追究。

后来,寇连材见口谏不成,下决心书谏。 他请了几天假返乡下昌平,诀别父母兄弟,将自己所有积蓄,分配给其他小太监,然后向慈禧太后呈上谏书,共有十条陈词:一请慈禧太后勿揽政权,应归政皇上;二请勿动用国费修圆明园,应用于整顿军备,救助苦难百姓等;其余的内容,都是无人敢说的谏语。 慈禧太后大怒,根据朝庭的规定,太监有参谏政事者,立即处决,于是将寇连材押交刑部,以极刑立刻处决了。

寇连材这种不顾自己生命,为正义、为百姓上谏慈禧太后,为国为民请命、伟大不朽的英勇行为,在太监之中是很少有的。 而且他以牺牲自己,来唤醒国人共同振作,力挽狂澜的崇高行谊,同历代为国捐躯的革命义士,应可以相提并论的。

被梁启超誉为烈宦的寇连材,在行刑那一天,神色不变,整衣冠、正襟领、脸向青天,从容就义,年仅28岁。 观刑的人都非常感动,无不流泪的。

各位,同样是太监,魏忠贤耽着私欲,贻害人民,遗臭万年;寇连材正义凛然,为国牺牲,名垂千古。 天堂、地狱,不过一念善恶之差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