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提起寒山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夜半钟声和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为甚么梵刹的钟响,有如此悠远绵长的感染力,不但能令诗人将羁情旅思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可以使寒山寺名闻遐迩呢?
佛寺大钟除了可用作召集僧众和报时之外,还能启发聆听者的善根和功德,据《佛祖统记.智者传》所载:「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古语亦有云:「警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
佛门敲钟击鼓是有仪规的。根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下法器章》及《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所载:钟有大钟与小钟之别;大钟又分晨钟与暮钟。晨钟鸣一百零八响,继以鼓点;暮钟亦鸣一百零八响,但在鼓点之后。钟头(专司叩钟的僧人)每打钟时,必须念偈回向一切众生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那么,张继在船上所听到的寒山寺钟声,是暮钟抑或是晨钟呢?古代寺院丛林叩钟有传统的规定:由初夜至后夜的时间分为五段,称为五更,所以暮钟亦名五更钟。唐代李商隐在其诗《无题》说:「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他所指的就是暮钟。每于夕阳西下,寺内钟头击过鼓后,即叩暮钟以报时分,继而分三遍鸣打,所以不少骚人墨客说《枫桥夜泊》中所描述的夜半钟声,是寒山寺的暮钟。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指苏州城外,位于吴淞江畔枫桥镇的古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502-519)。相传唐朝元和年间,寒山拾得在此结芦而住,其后希迁禅师于此建伽蓝,号寒山寺。
自古以来,纪游苏州者有「姑苏望五湖」之语;五湖是指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之间,东面纳吴淞江(苏州河)入长江。寒山寺的钟声,传遍太湖与吴淞江的交汇处。这里湖面平静辽阔,鳞波闪闪,两岸林木葱郁,犹如人间仙境。冬天入夜以后,北风吹来,风霜弥漫满天,游客止宿于船上,看到淞江点点的渔火,晃照着岸边茂密的枫林,又听到寒鸦阵阵的啼叫,不禁引起心中的思乡的愁绪,彻夜不能入睡,所以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正在这时,寒山寺传来阵阵悠扬宏亮的钟声,震彻了万赖俱寂的深夜,令人荡气回肠,有若一股警世的力量。这钟声似乎渗透著不可思议的佛教哲理,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人生如逆旅,来去匆匆,世事无常,转眼便如灰飞烟灭。古语云:「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那么凡夫终日汲汲于名利,营役于仕途,到底人生的真义是甚么?
人究竟为甚会来到世间?为甚么会经历悲欢离合的遭遇,生老病死的痛苦呢?梵刹的钟响,对于这些人生的千古悬疑,只能作出警醒的作用,不能启迪深邃的思惟。但这梵响的背后,却蕴藏着人类无限的智慧,无尽的精神宝藏,有待你去发掘—-它就是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所证的诸法实相—–你有没有珍惜它的存在,并尝试去发挥它的功能呢?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钟声震撼到灵魂的深处,使有智慧的聆听者觉悟到,人不但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还要修学佛法,自度度他,脱离三界六道轮回的痛苦,趣向涅槃之乐,才不会辜负这人生驿旅。
但是,对于一些沉迷于名利欲念的人,寒山寺的钟声,不但不能带出甚么佛法哲理,相反的,只不过是一般扰人清梦的嘈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