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你有正确的目标,锲而不舍的毅力,即使是到了耆艾年龄,也可以开创一番举世瞩目的事业来的。
在中国的东晋时代,即距今大概一千七百多年前,佛门有一位法显大师,他以六十四岁的高龄,冒着生命危险,远赴天竺(印度)求学佛法。
一位六十四岁的老人,如果不出家的话,应该已经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了。何必千辛万苦,攀越崇险的高山,经过浩瀚的沙漠,越过终年积雪的葱岭,前往天竺取经呢?可见他的毅力和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令人敬佩。
法显大师的留学生涯,比起唐朝的玄奘大师还要早二百二十多年。玄奘大师是因为受了法显大师的冒险精神所感动,而后来决定远赴印度求学的。
根据法显西行归来之后亲自撰写的《佛国记》记载,他从长安出发,在新疆境内走了四个多月,沿途经过干归国、耨檀国、张掖镇,穿过沙漠区的热浪,仰上俯下,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能靠太阳辨别方向,以死人枯骨为路标,然后经过敦煌、鄯善国、于阗国(即现今的阿富汗)、子合国,越过长年积雪的葱岭山脉,才抵达印度。
整个旅程长途跋涉达六年之久。起初共有十人同行,可是在沿路上,有中道折回的,有途中失踪的,也有人不堪旅途劳累而先后病亡的,到了最后,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二人完成此西行的壮举。
法显大师到达印度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他却没有放弃求学的机会,开始努力学习梵文和印度僧人的戒律。学成之后,又日以继夜的抄写经律,收集《摩诃僧祇律》、《萨婆多律》、《涅槃经》等重要经典,整整抄写了三年。
后来法显大师以七十四岁的高龄,毅然决定将戒律经典带回祖国。他先渡过了狮子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然后航海东归,经过爪哇,再转入台湾海峡。在返国的航程中,曾经历过两次暴风雨,第一次漂流了九十多天,于印尼附近触礁搁浅,第二次漂流了六十多天,最后终于在长广郡(山东省)登陆,踏上睽违十四年的祖国。这时候,法显大师已经七十八岁了。
法显大师这种不求名不求利,只为佛法利益众生的慈悲精神,真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很多人以为和尚只会诵经念佛,其实根据《历代求法翻经录》所记载,自西晋至宋末,综计前后有超过两百多人出外求法,僧人则是最早期的冒险家、旅行家和留学生。法显更是首个由中国西行到印度,并携带经典回祖国的人。
而且有历史及地理学者根据《佛国记》去考証,认为很可能法显大师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早了一千零七十八年。所以说,法显大师到印度求学佛法的经历,不单为后人提供了重要而且珍贵的佛教文献,更为中国人在交通史上立下了惊世的创举。
在《佛国记》的跋文中有一段法显大师的自白:「回顾西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现在都不自觉地心悸汗流,我们之所以能够乘危履险,不惜生命,大概是因为我们生性愚直,志向专一,才能冒着生命危险,为了完成万分之一的希望而奋斗到底。」
这一席话,是求学者的金玉良言。法显大师栉风沐雨的精神,不愧为探险家的最高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