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

Teachings

下面這一首七言絕詩「山中留客」,是唐朝詩人張旭所作。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詩人、禪者都喜歡住於山居深處。詩人之目的是要親近大自然,睹物抒懷,藉以激發靈感。而禪者於山石泉林中靜坐觀心,於寂寥清優境界證悟無生法忍。所以深山、幽谷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僧家歸宿之處,尤其是出家人,正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

唐朝詩人張旭喜歡住山,亦經常廣邀朋友到山中小住。有一次,十多名官場中人,文人雅仕欲仿效張旭入山暫住附庸風雅,於欣賞山中景色之餘,亦可一洗城市財、色、名、利的俗氣。但是,這些凡夫俗子只是小住兩日,已經忍受不了山中的純樸生活,而要提早下山。張旭為他們寫了這一首「山中留客」七絕詩。

詩人只用了一句詩描寫山景:「山光物態弄春暉」。山光是指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閃發出生氣勃勃的光輝。物態非指山上某一種景物,而是泛指一切花、草、樹木,蟲、石、飛鳥的形態。春暉是指春天和煦的太陽。山光、物態、春暉本身都是靜態,加個「弄」這個動詞化靜為動,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這句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去想像。無論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山花送來的陣陣芬芳、花葉叢中的百鳥歡唱、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全部都囊括在這一句詩裏了。

「莫為輕陰便擬歸」。輕陰就是陽光被飄拂不定的雲霧所遮蓋,使本來燦爛奪目的光彩暫且減輕,所以叫輕陰。若是喜愛山水,怎能錯過這美妙的時刻,為了淡淡的陰雲就想回去?客人擔心會下雨,產生了要下山歸家之念。其實,輕陰非是烏雲蔽日,即使下雨亦不過是綿綿細雨而已,所以詩人直言「莫為輕陰便擬歸」。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是不夠的,還得使客人安心才行。如何達到這一步呢?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們既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又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 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濕衣嗎,天晴又怎樣呢?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濛濛露濃花葉,是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一切景觀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方能領略。再細嚼那「入雲深處」四字,又再激起人們無窮的想像,因為入之越深見也越多。至此,有志者心中自然有了結論:管他濕不濕,留下來看個究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非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達致留客之詩意。

山居禪修生活怡神養性,令久住喧鬧城市的人能夠一時擺脫日常繁瑣事務之牽纏,登上寂靜雲深的高處,確實是饒有一番情趣的!

發佈留言